广东茂名市罗非鱼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茂名市罗非鱼产业现状
茂名市罗非鱼历经30多年的经营与发展,种苗、饲料、养殖、加工、出口一条龙已形成,较好的解决了良种良法的农业核心问题和渔业产业化问题,当前养殖面积23.5万亩,去年产量14.6万吨,产量约占全省的1/3、全国的1/8、全球的1/12。具有一定规模的种苗繁育场20多家,年产量能力4亿尾,约占全省的55%,种苗产品销往国内外;其中茂名市茂南三高良种繁殖基地被授予“省级罗非鱼良种场”资格,其繁育的“三高奥雄”罗非鱼苗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该基地去年生产销售罗非鱼苗1.5亿尾,约占全省的20%。罗非鱼质量全面提高,建成了一批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基地和无公害出口原料注册基地、养殖HACCP管理体系试点养殖场,36家较大规模的养殖场在商品检验检疫部门登记备案,经省、市各级质量检验检测部门对该市罗非鱼进行多次抽检,结果均合格。全市罗非鱼切片加工能力达1.3万吨,出口创汇能力达5200万美元,茂名罗非鱼产业为茂名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了农村5万劳力就业,转业劳均纯收入超1.5万元,有效地促进农村增收;全市的低洼田、旱坡地、宜渔的低洼地、旱坡地、大小山塘水库得到有效开发,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打造了国际品牌,成为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产业。
二、茂名市罗非鱼产业“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该市市委周镇宏书记关于“把茂名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罗非鱼产业基地”的指示,做大做强罗非鱼产业,做大做强罗非鱼产业。以科技为先导,以流通加工为龙头,以质量安全为根本,以亮点促全面,以品牌树形象,拓展国外市场,做大国内市场,让罗非鱼产业各环节中广大单位和个人受益,不断提高罗非鱼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罗非鱼养殖增收,全面提高罗非鱼产业素质,为建设和谐的渔业社区作贡献,为实现茂名全市小康社会而努力。
(二)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末,茂名罗非鱼产业要实现五大指标:
1、产业基地养殖总面积26万亩,比“十五”末期的23.5万亩扩大10.6%。
2、年养殖产量18万吨,平均单产692公斤,比“十五”末期的15万吨、平均单产638公斤分别增长20%、8.5%。
3、产业基地养殖年产量15亿元,比“十五”末期的12亿元增长25%。
4、年繁殖培育罗非鱼种苗8亿尾,比“十五”末期的6亿尾增长33%。
5、年出口罗非鱼12万吨(罗非鱼加工品折合鲜活原料鱼数,并含外地厂商收购加工出口部分),比“十五”末期的9万吨增长33%,其中罗非鱼产品包括冷冻条鱼、冷冻鱼片、调味鱼干、罐头鱼等。
(三)建设内容
1、罗非鱼良种繁殖基地建设项目。此项目建设1个国家级罗非鱼良种繁殖场,1个省级罗非鱼良种繁殖场,4个市级罗非鱼良种繁殖场。建成后,搞好原种的选育、驯化、改良、提纯复壮,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确保至“十一五”期末年生产繁殖罗非鱼良种鱼苗8亿尾。项目包括:
(1)把茂名市三高良种场建成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该场以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投资1000万元,建设面积扩大到700亩,建成后年繁殖罗非鱼良种3.5亿尾。
(2)把茂名市伟业全雄奥尼罗非鱼繁殖场建设成省级(茂名)罗非鱼良种场。该面积以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为技术依托,投资700万元,建设面积扩大到1000亩,建成后年生产繁殖罗非鱼良种2亿尾。
(3)把茂名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建成市级罗非鱼良种场。(把科研、生产结合起来,该场以湛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为技术依托,)投资100万元,建设面积60亩,建成后年生产繁殖罗非鱼良种鱼苗5000万尾。
(4)把茂南区鱼苗场建成市级罗非鱼良种场,建设面积110亩,投入200万元全面整治改造,达到年产良种罗非鱼苗8000万尾。
(5)把高州市鱼苗场建成市级罗非鱼良种场。该场投资50万元,建设面积100亩,建成后年生产繁殖罗非鱼良种鱼苗5000万尾。
(6)把化州市杨梅罗非鱼良种场建成市级罗非鱼良种场。该场投资70万元,建设面积130亩,建成后年繁殖罗非鱼良种鱼苗8000万尾。
2、池塘整治改造项目。建设一批规模大的养殖示范基地。各市(区)要在五年内建设一批100亩以上连片集中、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准严、技术水平高、组织化程度好的罗非鱼养殖示范基地,全面实施罗非鱼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实施产业化经营,以带动整个罗非鱼产业基地的发展和提高。罗非鱼“金三角”内的茂南区、高州市、化州市,要根据本地实际,在现有养殖池塘中规划出2—3个连片100亩以上的养殖区域,进行全面整治改造,在罗非鱼养殖逐步由扩大养殖面积向扩大养殖水体转变,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品产出率。罗非鱼养殖获得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的面积达80%以上。
3、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基地。建立严格的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养殖饲料和药物的标准。按照国际通行的要求确立可用药及其用法、用量、停药期和在水产品中最大残留量等,并加强渔用药物监督,实施健康绿色生态养殖,以符合农产品出口,进入欧盟和美国认证的质量、卫生标准,确保罗非鱼产品产量高、品质好、无污染、无公害,以符合WTO要求和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冲破西方可能设置的贸易技术壁垒。争取HACCP认证、ISO9000认证、欧盟注册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放心食品认证等质量、卫生认证,以领取国际市场通行证。
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的文化素质,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意识,罗非鱼起捕前三个月内不再进行鱼、禽、畜立体养殖,禁止使用无产品质量标准、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变质和过期的饲料,禁止使用假、劣兽药及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其他化合物和生物制剂。原料药不得直接用于水产养殖。密切注意生产环境并严格控制罗非鱼药残,重金属等有害、有毒物质的含量不超标,建设出口产品养殖、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完整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4、罗非鱼加工项目。拟建设4个罗非鱼加工厂。罗非鱼产品除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主要是切片和条鱼急冻或加工鱼柳、鱼面等多种产品出口,打开国外消费市场,提高罗非鱼产品的附加值。高州市、化州市各建设1间罗非鱼加工厂,市区建设2间罗非鱼加工厂、拓展罗非鱼出口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的渠道,使罗非鱼出口上新台阶。
5、技术培训项目。建设罗非鱼养殖生产与出口培训基地。发挥技术推广中心站和罗非鱼协会的作用,对生产和经营者、技术人员和企业经理、厂长及员工实行分期分批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使他们养殖与加工出口的罗非鱼都能符合收购、加工、出口的规格和质量、卫生安全食用标准等的要求。重点建设好该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把该所建设成为集水产科研、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水产技术培训基地,使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能在竞争中巩固、发展与壮大。
(四)保障措施
1、保证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养殖罗非鱼。该市大、中型水库及39条主要江河,除梅江河(小东江)外,水质评价总体良好,均可用以养殖罗非鱼,特别是高州水库的水质更适宜养殖罗非鱼,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应设法引用此水源养殖。
2、在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的范围内要严格控制或制止有害、有毒物质的排放。此外,在养殖过程中,均不准投放含氯霉素等有毒性的药物,产品必须符合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5073—2001),符合无公害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0—2002)。
3、资金投入以经营者投入为主。经营者要争取以良好的信誉和经济效益取得各级银信部门的支持,解决建设罗非鱼“金三角”出口基地需要的贷款。市及项目建设所在县(市、区)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以及向省以上主管部门争取对产业基地给予资金的扶持。
4、外经贸部门应组织有关单位、人员多走出去招商引资,并充分发挥该市驻外商务机构的力量,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等迅速寻找合作伙伴,大力宣传该市罗非鱼产品的优势,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建立自主出口渠道,扩大该市目前罗非鱼直接外销额低的被动局面。
5、从现在起,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的池塘开始分期分批按高标准整治(池塘整治标准由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下发),今年下半年开始,每年对整治池塘进行验收,凡是符合标准要求的由该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确认,联合挂牌。
6、在“金三角”产业基地内,建设罗非鱼生产技术服务、病害监测防治、药物饲料供应、销售信息服务等后勤配套服务机构和网络。
茂名市罗非鱼历经30多年的经营与发展,种苗、饲料、养殖、加工、出口一条龙已形成,较好的解决了良种良法的农业核心问题和渔业产业化问题,当前养殖面积23.5万亩,去年产量14.6万吨,产量约占全省的1/3、全国的1/8、全球的1/12。具有一定规模的种苗繁育场20多家,年产量能力4亿尾,约占全省的55%,种苗产品销往国内外;其中茂名市茂南三高良种繁殖基地被授予“省级罗非鱼良种场”资格,其繁育的“三高奥雄”罗非鱼苗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该基地去年生产销售罗非鱼苗1.5亿尾,约占全省的20%。罗非鱼质量全面提高,建成了一批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基地和无公害出口原料注册基地、养殖HACCP管理体系试点养殖场,36家较大规模的养殖场在商品检验检疫部门登记备案,经省、市各级质量检验检测部门对该市罗非鱼进行多次抽检,结果均合格。全市罗非鱼切片加工能力达1.3万吨,出口创汇能力达5200万美元,茂名罗非鱼产业为茂名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了农村5万劳力就业,转业劳均纯收入超1.5万元,有效地促进农村增收;全市的低洼田、旱坡地、宜渔的低洼地、旱坡地、大小山塘水库得到有效开发,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打造了国际品牌,成为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产业。
二、茂名市罗非鱼产业“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该市市委周镇宏书记关于“把茂名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罗非鱼产业基地”的指示,做大做强罗非鱼产业,做大做强罗非鱼产业。以科技为先导,以流通加工为龙头,以质量安全为根本,以亮点促全面,以品牌树形象,拓展国外市场,做大国内市场,让罗非鱼产业各环节中广大单位和个人受益,不断提高罗非鱼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罗非鱼养殖增收,全面提高罗非鱼产业素质,为建设和谐的渔业社区作贡献,为实现茂名全市小康社会而努力。
(二)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末,茂名罗非鱼产业要实现五大指标:
1、产业基地养殖总面积26万亩,比“十五”末期的23.5万亩扩大10.6%。
2、年养殖产量18万吨,平均单产692公斤,比“十五”末期的15万吨、平均单产638公斤分别增长20%、8.5%。
3、产业基地养殖年产量15亿元,比“十五”末期的12亿元增长25%。
4、年繁殖培育罗非鱼种苗8亿尾,比“十五”末期的6亿尾增长33%。
5、年出口罗非鱼12万吨(罗非鱼加工品折合鲜活原料鱼数,并含外地厂商收购加工出口部分),比“十五”末期的9万吨增长33%,其中罗非鱼产品包括冷冻条鱼、冷冻鱼片、调味鱼干、罐头鱼等。
(三)建设内容
1、罗非鱼良种繁殖基地建设项目。此项目建设1个国家级罗非鱼良种繁殖场,1个省级罗非鱼良种繁殖场,4个市级罗非鱼良种繁殖场。建成后,搞好原种的选育、驯化、改良、提纯复壮,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确保至“十一五”期末年生产繁殖罗非鱼良种鱼苗8亿尾。项目包括:
(1)把茂名市三高良种场建成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该场以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投资1000万元,建设面积扩大到700亩,建成后年繁殖罗非鱼良种3.5亿尾。
(2)把茂名市伟业全雄奥尼罗非鱼繁殖场建设成省级(茂名)罗非鱼良种场。该面积以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为技术依托,投资700万元,建设面积扩大到1000亩,建成后年生产繁殖罗非鱼良种2亿尾。
(3)把茂名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建成市级罗非鱼良种场。(把科研、生产结合起来,该场以湛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为技术依托,)投资100万元,建设面积60亩,建成后年生产繁殖罗非鱼良种鱼苗5000万尾。
(4)把茂南区鱼苗场建成市级罗非鱼良种场,建设面积110亩,投入200万元全面整治改造,达到年产良种罗非鱼苗8000万尾。
(5)把高州市鱼苗场建成市级罗非鱼良种场。该场投资50万元,建设面积100亩,建成后年生产繁殖罗非鱼良种鱼苗5000万尾。
(6)把化州市杨梅罗非鱼良种场建成市级罗非鱼良种场。该场投资70万元,建设面积130亩,建成后年繁殖罗非鱼良种鱼苗8000万尾。
2、池塘整治改造项目。建设一批规模大的养殖示范基地。各市(区)要在五年内建设一批100亩以上连片集中、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准严、技术水平高、组织化程度好的罗非鱼养殖示范基地,全面实施罗非鱼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实施产业化经营,以带动整个罗非鱼产业基地的发展和提高。罗非鱼“金三角”内的茂南区、高州市、化州市,要根据本地实际,在现有养殖池塘中规划出2—3个连片100亩以上的养殖区域,进行全面整治改造,在罗非鱼养殖逐步由扩大养殖面积向扩大养殖水体转变,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品产出率。罗非鱼养殖获得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的面积达80%以上。
3、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基地。建立严格的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养殖饲料和药物的标准。按照国际通行的要求确立可用药及其用法、用量、停药期和在水产品中最大残留量等,并加强渔用药物监督,实施健康绿色生态养殖,以符合农产品出口,进入欧盟和美国认证的质量、卫生标准,确保罗非鱼产品产量高、品质好、无污染、无公害,以符合WTO要求和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冲破西方可能设置的贸易技术壁垒。争取HACCP认证、ISO9000认证、欧盟注册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放心食品认证等质量、卫生认证,以领取国际市场通行证。
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的文化素质,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意识,罗非鱼起捕前三个月内不再进行鱼、禽、畜立体养殖,禁止使用无产品质量标准、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变质和过期的饲料,禁止使用假、劣兽药及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其他化合物和生物制剂。原料药不得直接用于水产养殖。密切注意生产环境并严格控制罗非鱼药残,重金属等有害、有毒物质的含量不超标,建设出口产品养殖、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完整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4、罗非鱼加工项目。拟建设4个罗非鱼加工厂。罗非鱼产品除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主要是切片和条鱼急冻或加工鱼柳、鱼面等多种产品出口,打开国外消费市场,提高罗非鱼产品的附加值。高州市、化州市各建设1间罗非鱼加工厂,市区建设2间罗非鱼加工厂、拓展罗非鱼出口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的渠道,使罗非鱼出口上新台阶。
5、技术培训项目。建设罗非鱼养殖生产与出口培训基地。发挥技术推广中心站和罗非鱼协会的作用,对生产和经营者、技术人员和企业经理、厂长及员工实行分期分批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使他们养殖与加工出口的罗非鱼都能符合收购、加工、出口的规格和质量、卫生安全食用标准等的要求。重点建设好该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把该所建设成为集水产科研、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水产技术培训基地,使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能在竞争中巩固、发展与壮大。
(四)保障措施
1、保证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养殖罗非鱼。该市大、中型水库及39条主要江河,除梅江河(小东江)外,水质评价总体良好,均可用以养殖罗非鱼,特别是高州水库的水质更适宜养殖罗非鱼,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应设法引用此水源养殖。
2、在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的范围内要严格控制或制止有害、有毒物质的排放。此外,在养殖过程中,均不准投放含氯霉素等有毒性的药物,产品必须符合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5073—2001),符合无公害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0—2002)。
3、资金投入以经营者投入为主。经营者要争取以良好的信誉和经济效益取得各级银信部门的支持,解决建设罗非鱼“金三角”出口基地需要的贷款。市及项目建设所在县(市、区)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以及向省以上主管部门争取对产业基地给予资金的扶持。
4、外经贸部门应组织有关单位、人员多走出去招商引资,并充分发挥该市驻外商务机构的力量,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等迅速寻找合作伙伴,大力宣传该市罗非鱼产品的优势,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建立自主出口渠道,扩大该市目前罗非鱼直接外销额低的被动局面。
5、从现在起,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的池塘开始分期分批按高标准整治(池塘整治标准由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下发),今年下半年开始,每年对整治池塘进行验收,凡是符合标准要求的由该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确认,联合挂牌。
6、在“金三角”产业基地内,建设罗非鱼生产技术服务、病害监测防治、药物饲料供应、销售信息服务等后勤配套服务机构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