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发展规划

2010年江西省渔民家庭收入调查分析

日期:2010-11-26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2010年江西省遭遇了一场特大的洪涝灾害,由于全省渔业战线上下万众一心、紧急应战,坚持科学救灾和高效救灾,全力抓好恢复渔业生产和灾后重建,克服了洪灾给渔业带来的巨大损失,取得了大灾之年渔业持续增产和渔民持续增收的好成绩。从渔民家庭收支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20元,同比增加575元,增长8.2%。其增加数575元构成如下:1、来自渔业收入(出售水产品)211元,占增加数的36.7%;2、来自打工收入255.5元,占增加数的44.4%;3、来自财政性收入54.4元,占增加数的9.5%;4、来自转移性收入42.5元,占增加数的7.4%;5、来自其它收入11.6元,占增加数的2%。

  综观2010年我省渔民家庭收入与支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渔业收入仍是渔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2010年,来自渔民家庭调查户人均渔业纯收入(出售水产品)5350元,占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620元的70.2%,比2009年增加211元,占渔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575元的36.7%,人均渔业收入同比增幅4.1%;但人均非渔业家庭经营收入仅有758元,与2009年基本持平(增加了2.4元),人均非渔业家庭经营收入只占渔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0.4%,而渔业人均收入(5350元)又占渔民家庭经营人均收入(6108元)的87.6%。从中看出,渔业收入仍然是我省渔民家庭收入的第一主要来源,并占据着我省渔民家庭收入的主导地位。究其原因:一是渔业生产经营仍然有利可图,渔民仍有积极性。虽然近年养殖成本不断上升,但相比之下渔业仍然是农业中效益较好、风险较小、收益较高的产业,渔民仍然自信水产养殖业,并把它作为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二是受资源条件和生产方式限制,渔民是倾力倾为。养殖渔民守护着那些赖以生存的养殖水面,终年投入大量心血,那是他们的金饭碗;捕捞渔民那更是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他们沿湖而居、以船为家,特别是今年鄱阳湖区水位高、水质好、水草多、饵料丰富、采沙活动减少,加之长江水倒灌,人工放流鱼苗和季节性休渔等原因,促成了今年鄱阳湖区捕捞产量的大丰收,捕捞渔民赶上了难得一遇的丰收年。三是占渔民家庭总人口57.6%的人员专业从事渔业生产,渔业生产是家庭经营收入的主战场。

  2、工资性收入是渔民家庭收入的第二主要来源

  2010年来自渔民家庭调查户人均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1240.54元,同比增加255元, 同比增幅25.93%。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16.3%,增加额占收入增加额的44.4%。工资性收入是渔民家庭除了渔业收入之外的第二主要收入来源。当下渔民除了继续想方设法在渔业生产上增加收入外,还积极开拓创收渠道,采取各种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务工,以增加收益。2010年全省农民工务工形势良好:一是全省农民工就业需求较大,就业相对容易,外出务工人数增多,据有关资料统计,前三季度,全省外出务工农民人数达697.9万人,同比长2.5%,创历史新高;二是农民工工资上涨,1-9月份全省外出农民工工资人均达到1621元/月,同比提高了15.1%;三是务工时间增加,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的利好也催发了渔民加快外出务工的步伐,2010年调查户渔民外出务工寄回或带回现金增幅达到24.3%,同比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3、财政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大幅增加

  2010年调查户渔民人均财政性收入128.9元,比2009年74.7元增加54.2元,增幅72.5%,财政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或水面转包收入、土地征用补偿、租金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转移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各种渔业生产补贴、救济金/救灾款/抚恤金、亲友赠送等。2010年由于我省发生了特大自然洪涝灾害,国家及省里给予了重点补助和支持,下拨给我省的救灾资金和生产补贴约有1000万元,为近些年来下拨较多的一年;另外2010年国家下拨给我省的机动渔船燃油补贴资金也有三批,共计5794万元,也是燃油补贴资金最多的一年。我省渔民从中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也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实惠,2010年调查户渔民人均转移性收入106.2元,同比增加42.5元, 增幅67%。我省渔民也就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渔业生产,并从中得到了很好的收益和回报。

  4、养殖成本增加,渔民开展增收节支

  2010年,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粮食、渔用饲料、渔药等价格也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上涨,导致了渔业生产成本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上升。据调查:2010年渔用饲料价格同比增幅15%-20%,养殖生产成本提高4%-5%,而水产品价格同比却是稳中略升,涨幅为2-3个百分点,综合以上因素,今年渔民增收难度加大。但我省渔民采取各种措施,除了广开门路、扩大增收渠道外,在水产养殖生产上提倡生态健康养殖,进行标准化鱼池改造(现代渔业建设),加大管理力度、精青饲料合理搭配、提高鱼的成活率,并及时捕大留小,充分利用水体的利用空间等开展增收节支。通过都昌县调查户的标准化鱼池改造,我们可以欣喜读到一组养殖渔民增收节支数据:每亩池塘养殖容量比改造前增加了30%;每亩池塘鱼苗鱼种投放量比改造前增加69公斤;每亩池塘亩平增产538公斤以上;铒料系数由原来的平均1.9降到1.4,提高利用率35.7%,每亩平均节支1920元;鱼病发病率降至10%以内,病害造成的损失大大降低,平均每亩节支500元;尤其是水电费,每天少开1小时增氧机、每月少换1次水,仅此项亩均省电60度,比改造前减少了30%,亩节支出50元;同时还在扩大的池埂上种植青草,以降低养殖成本等。

  5、渔用饲料费用支出增幅较高

  2010年调查户渔民全年人均总支出19254元,同比增幅5.5%,其中:生产费用支出占全年人均支出的81%,同比增加943元,增幅6.4%,在生产费用支出中渔业生产费用支出12619元,占80.9%,同比增加797元,增幅6.7%。由于2010年各种农业生产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过快,导致渔民渔用饲料费用人均支出达到9665元,同比增加1251元,增幅15%以上。渔用饲料及苗种费用占渔业生产费用支出的76.6%、占生产费用支出的62%、占全年人均总支出的50.2%。一方面可以看到饲料费用的提高对渔业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即使在各种困难下,渔民对渔业生产还是有一个比较乐观的收益期望,并愿意在渔业生产上投入成本。

  6、渔民用于食物的支出明显增加

  受物价上涨因素影响,渔民生活支出也悄然发生一些变化,突出表现在食物支出上。2010年调查户渔民年人均生活支出3264元,其中食物支出2266元,占生活支出的69.4%,同比增幅7.2%;而2009年渔民人均生活支出3211元,其中食物支出2114 元,占生活支出的65.8 %。2010年食物占生活支出较2009年高出3.6 个百分点。说明物价上涨不仅仅是影响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同样也会给渔民生活带来影响,也就更加迫使渔民通过发展渔业生产、增收节支、外出务工等保持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