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国际合作

资料:金枪鱼渔业的管理现状、趋势和对策

日期:2004-01-09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1999年全世界金枪鱼产量达到600万吨。2000年高价值金枪鱼的产量保持稳定。从产值看,金枪鱼渔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渔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0年全世界价值最高的前3个鱼类种类依次是:大目金枪鱼,30亿美元;黄鳍金枪鱼,20亿美元;鲣鱼,10亿美元。2000年全世界捕捞业总产量达到 9480万吨,是历史最高产量,其中金枪鱼产量占6.3%。2000年世界捕捞业销售值为810亿美元,仅排在世界单一种类产值前三位的金枪鱼就占了世界捕捞业总产值的7.4%。除日本外,金枪鱼在欧洲水产品消费中占有重要位置(占水产品总消费量的6%,列第三位,排在各占7%的软体动物和大头鳕之后)。这些数字说明,金枪鱼渔业在世界捕捞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什么重视金枪鱼渔业。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公海116种鱼类产量统计分析,大洋性种类产量从1976年的30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850万吨,几乎增加了3倍。世界贸易数据也反映出大洋性种类产量明显增加,从1976年50万吨的产品进出口量上升到2000年的近250万吨。世界金枪鱼产量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50万吨,增加到90年代初期的350万吨,再到1999年的600万吨。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世界金枪鱼渔业发展迅猛。但是,粮农组织认为,除一些区域的鲣鱼资源外,所有海洋的大多数金枪鱼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在一些海域属于过度捕捞甚至出现了衰退。金枪鱼船队捕捞能力过高已成为一些海域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北方和南方蓝鳍金枪鱼。这些种类被过度捕捞,并出现严重衰退。
 
  作为金枪鱼渔业起步不久的我国,如何在这一新的情况下保证我国金枪鱼渔业可持续发展是新的课题。了解金枪鱼渔业管理的现状和趋势,才能在新的情况下巩固和使我国金枪鱼渔业健康发展,才能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对金枪鱼资源的合理养护和可持续利用。

  一、金枪鱼渔业管理现状

  目前管理金枪鱼的政府间区域组织有4个,分别是管理大西洋金枪鱼渔业的“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委员会”(ICCAT)、管理印度洋金枪鱼渔业的“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管理东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的“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ATTC) 和管理南方蓝鳍金枪鱼渔业的“养护蓝鳍金枪鱼委员会”(CCSBT)。在中西部太平洋,2000年9月5日《中西部太平洋高度洄游鱼类种群养护和管理公约》开放签字,目前共有19个国家签署了公约,但公约尚未生效,有关的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此外,南太论坛渔业局(FFA)负责协调南太16国专属经济区的渔业政策(主要是金枪鱼渔业)。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要根据可得到的最可靠科学证据制定有关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措施。因而,每一个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均设立了科学委员会(或统计和科学委员会),对资源状况进行评价,并向其所属的区域渔业管理组织提出管理建议。科学委员会评价资源的信息主要来自捕鱼国报告的数据、一些主要国家开展的科学研究报告和区域组织自己的研究成果(例如标记放流)。各区域组织在制定养护和管理措施时,一般要参考科学建议,但有许多例外 。

  (一)主要种类资源状况

  1.大目金枪鱼

  2001年全球大目金枪鱼产量38万吨(延绳钓产量预计为30万吨左右)。四个管理区域的产量分别为印度洋12.6万吨,占全球大目金枪鱼总产量33%;大西洋9.6万吨,占 25%;中西部太平洋11.5万吨 ,占30%;东太平洋4.3万吨,占12%。

  各区域管理机制均对大目金枪鱼的资源状况做了评估。2002年ICCAT科学委员会认为,2001年大西洋大目金枪鱼资源状况有了改善,最大可持续产量(MSY)从原7.9万吨—9.4万吨上调为7.9万吨—10.05万吨。从1991年开始,这一海域大目金枪鱼实际产量连续10年超过MSY水平,2001年大目产量接近MSY上限。2002年IOTC确定的MSY为10.2万吨,但实际产量从1995年开始已连续7年超过了MSY,1999年超过4万多吨。中西部太平洋渔业管理机制第三次筹备会议认为,中西太平洋近来大目金枪鱼产量增加是由于围网渔船使用集鱼装置和印尼国内渔业产量提高导致的。在该海域,2001年以前的科学结论认为大目金枪鱼状态处于不确定状态,但2002年的科学结论认为“太平洋大目金枪鱼作为单一种群,已经接近完全开发状态”。IATTC在2002年5月通过的“大目和黄鳍金枪鱼养护决议”认为,2000年和2001年对这两个种类的平均捕捞强度已经超过了MSY水平。

  2.黄鳍金枪鱼

  与大目金枪鱼相比,黄鳍金枪鱼的资源状况稍好一些。2001年全球产量133.1万吨。各管理海域产量分别为大西洋15.7万吨,占12%;印度洋29.1万吨,占22%;中西部太平洋47.5万吨,占36%;东太平洋40.8万吨,占30%。

  各区域组织对这一种类的资源状况也做了评估。ICCAT科学和统计委员会2000年确定MSY为14.46—15.55万吨。目前产量稍高于MSY上限。IOTC科学委员会根据在我国上海水产大学召开的热带金枪鱼工作组会议的结论确定MSY为28万吨—35万吨。目前产量接近MSY平均值。中西部太平洋2001年产量接近2000年49.4万吨的历史最高产量,但该种类可能已接近完全开发状态。东太平洋对该种类的捕捞强度超过MSY水平。

  3.鲣鱼

  在主要金枪鱼种类中,这一种类资源状况最好。2001年全球产量186.7 万吨,分别为:大西洋14.3万吨,占8%;印度洋38万吨,占20%;中西部太平洋120万吨,占64%;东太平洋14.4万吨,占8%。

  在大西洋海域,尽管ICCAT已成立了30多年,但没有对这一种类进行过评估,说明资源状况另人放心。在印度洋,1999年以前的鲣鱼产量维持在28万吨左右,但1999年猛增到近40万吨。部分科学家认为MSY应该为28.8万吨,但许多科学家认为MSY将随着印度洋现有渔场的扩大而增加。在中西部太平洋鲣鱼产量中,围网捕获量占69%。2002年的科学结论认为目前产量不会对资源状况造成负面影响。在东太平洋,鲣鱼产量从1999年的26.8万吨下降到2001年的14.4万吨。由于没有针对该种类的限制措施,产量下降不是管理措施引发的。

  4.长鳍金枪鱼

  长鳍金枪鱼在大西洋分为南、北 和地中海三个种群,在太平洋分为南、北两个种群 。印度洋目前还未对这一资源的结构进行正式研究。2001年长鳍金枪鱼全球产量为27.6万吨,分别是太平洋16.1万吨(IATTC统计的北方种群10.9万吨、SCG统计的南方种群5.2万吨),占全球长鳍金枪鱼总产量的58%;印度洋4万吨,占15%和大西洋7.5万吨(北方2.5万吨、南方3.6万吨和地中海0.4万吨),占27%。

  目前,由于捕捞强度尚不高,IOTC还未对长鳍金枪鱼进行评估。在太平洋,IATTC在2002年的文件中 提出,目前没有必要对太平洋的南、北两个长鳍金枪鱼种群的渔业进行限制。2002年11月,中西部太平洋渔业管理机制第三次筹备会议认为,南方长鳍金枪鱼处于低度开发状态。但是,在大西洋,ICCAT确定南、北两个种群的MSY分别为:30200吨和32600吨,并实行了配额管理。

  5.剑鱼

  在中西部太平洋,由于剑鱼不是优先考虑的种类 ,无法获得有关船队的数据。在东太平洋,近年的年产量为1.5万吨。在IOTC管辖水域,近年剑鱼产量为8.5万吨,尚未正式开展有关的评估工作。大西洋剑鱼管理按南、北两个种群进行管理,2001年总产量23458吨(南方种群14151吨、北方种群9797吨)。ICCAT为北方种群确定的MSY为14340吨,2003-2005年TAC为14000吨。没有为南方种群确定MSY,但确定2003年TAC为15631吨。

  6.其他种类

  金枪鱼和类金枪鱼(剑旗鱼类)的其他重要种类包括蓝鳍金枪鱼、枪鱼类和旗鱼等。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分东(含地中海)、西 两个种群。东部蓝鳍金枪鱼2001年产量为33754吨。2003年-2006年的TAC为32000吨。西部蓝鳍金枪鱼2001年产量2646吨,2003-2004年的TAC为2700吨。据IATTC统计,太平洋蓝鳍金枪鱼1999年产量为23488吨。据CCSBT统计,南方蓝鳍金枪鱼2001年产量 为1.4万吨。

  枪鱼类和旗鱼是休闲渔业主要捕捞种类,也是延绳钓渔业中不可避免的兼捕种类。除ICCAT有限额管理 外,其他组织还没有对这些种类进行正式评估。在金枪鱼种类中还有主要由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捕捞的小型金枪鱼类,经济价值较低,有关数据收集十分困难,目前尚没有国际组织对这些种类进行评估。

  (二)管理现状

  各区域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根据所管辖种类的资源状况,已经制定了许多养护和管理措施。但由于不同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的成员不同,成立时间长短不一等原因,有关的养护和管理措施往往不同。近年来,由于金枪鱼捕捞强度增加和非法、不报告和不受管制(IUU)渔业的泛滥,各区域渔业组织采取了相似的措施。ICCAT是所有金枪鱼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中养护和管理措施最多的组织,其采用的措施对其他组织有借鉴作用。IATTC是所有金枪鱼管理组织中第一个对围网渔船实行捕捞能力管理的组织。

  根据各区域组织的要求,以下是具有共性的管理措施:

  强制性数据统计要求。作为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普遍的管理要求,各成员向区域组织提供金枪鱼渔业数据是最基本的义务。数据要求可归纳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用什么船捕捞了多少鱼、捕到的鱼有多大、什么鱼。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在实际执行上却存在许多问题。在印度洋,IOTC成立2年后于1998年即通过了数据收集的强制要求。但一些成员未能很好履行数据报告的义务。为此,IOTC于2000年开始实施在印度洋主要港口(马来西亚滨城、泰国普吉岛、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和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采样计划,具体了解各方渔船数量、产量及产量组成(包括鱼体长度)情况。IOTC在1998年通过了数据收集的强制要求后,于2000年和2002年2次通过决议重申数据收集的强制要求。2001年通过了要求IOTC非成员提供数据的决议。在大西洋,ICCAT委员会下的2个专门委员会(执法委员会和改善统计及养护措施常设工作组)分别对ICCAT成员和非成员的遵守情况进行审议,审议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提交数据的情况,并以此决定有关成员和非成员是否遵守了ICCAT措施。对具有合作地位的非成员,如果不向ICCAT报告有关数据,将无法得到合作地位。没有合作地位将无法获得单独的配额。中西部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管理机制的筹备会议也呼吁筹备会议的参加者提交数据。2002年,ICCAT和IOTC分别通过建立“合法渔船名单”的决议。根据这些决议,ICCAT和IOTC成员有义务禁止不在合法渔船名单上的渔船在其港口卸货和销售产品。因而,2003年渔船情况报告预计将大大改善。

  产地证书制度。ICCAT 于1993年率先对蓝鳍金枪鱼实行产地证书制度。1996年CCSBT开始对南方蓝鳍金枪鱼实行产地证书。2002年ICCAT和IOTC开始对大目金枪鱼实行产地证书制度。2003年ICCAT开始对剑鱼实行产地证书制度。这些产地证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作为相关组织成员的市场消费国有义务拒绝没有产地证书的产品进口。一个区域实行证书实际上意味着来自其他海域的产品出口也要附带产地证书。例如,ICCAT要求其成员国在接受进口的剑鱼产品时,该产品必须附带产地证书,否则ICCAT成员国有权拒绝产品进口。例如捕自中西部太平洋的剑鱼出口到日本,由于目前中西部太平洋还没有管理机制,还谈不上剑鱼产地证书制度,不必附带产地证书,但日本是ICCAT成员,其有义务要求出口国证明出口到日本的产品不是来自大西洋,因此捕自太平洋的产品也需要由渔船的船旗国出具证书,而该证书必须由船旗国在ICCAT秘书处备案,以证明证书的有效性。产地证书的实施有效地打击了非法捕鱼活动并加强了政府间的合作关系。

  各区域渔业组织还确定了相关的管理措施,有代表性的主要措施如下:

  1.ICCAT:

  作为成立了30多年的组织,ICCAT通过了许多措施。大体分为:

  (1)最小捕捞规格。ICCAT在这方面的规定包括:禁止捕捞、上岸或转载低于6.4公斤的蓝鳍金枪鱼,但允许渔船误捕的个数不超过10%的6.4公斤以下蓝鳍金枪鱼上岸。在地中海水域,禁止在船上留存、上岸或销售低于4.8公斤的蓝鳍金枪鱼;大目金枪鱼最低捕捞规格3.2公斤,低于最低尺寸的鱼体个数不得超过15%;剑鱼最低捕捞规格25公斤(或125厘米下颌叉长),低于最低尺寸的鱼体个数不得超过15%,但不得捕捞、上岸和销售低于15公斤(或119厘米下颌叉长)的剑鱼;黄鳍金枪鱼最低捕捞规格3.2公斤,低于最低规格的鱼体个数不得超过15%。

  (2)禁渔期和其他禁止措施。ICCAT确定每年6月1日至7月31日,禁止船长24米以上的大型延绳钓渔船在地中海捕捞蓝鳍金枪鱼。为保护蓝鳍金枪鱼幼鱼,每年7月16日至8月15日,禁止围网渔船在地中海作业。禁止围网渔船使用直升飞机驱赶鱼群。为保护大目金枪鱼幼鱼,每年11月1日到次年1月31日在几内亚湾禁止围网渔船使用集鱼装置捕鱼。

  (3)分种类TAC、配额分配、限额和强度管理。这一部分是ICCAT每年会议争论作为激烈的部分。目前实行TAC和配额分配的种类包括东部和西部蓝鳍金枪鱼、南方和北方长鳍金枪鱼、南方和北方剑鱼共6个种群。对大目金枪鱼、白枪鱼和蓝枪鱼这三个种类实行限额管理。对黄鳍金枪鱼实行捕捞强度管理 。

  (4)对渔船的监管。要求10%的渔船上安装船位报告仪器和在5%的渔船上派驻本国观察员。

  (5) 贸易措施。除了产地证书,ICCAT近年来共对 6个国家实行了禁止进口金枪鱼产品的贸易措施(巴拿马、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柬埔寨、洪都拉斯和赤道几内亚),禁止进口的产品包括蓝鳍金枪鱼、大目金枪鱼和剑鱼。被制裁的国家包括了ICCAT的成员 。

  (6)其他管理要求。ICCAT还对地中海蓝鳍金枪鱼的网箱养殖、渔船租赁等做出了规定。

  2.IOTC:  

  相对于ICCAT,IOTC由于成立时间短等原因,通过的管理措施不多。2001年IOTC通过了要求非成员将2002年的捕捞努力量降低到1999年水平的决议,还通过了要求所有在IOTC水域捕鱼的渔船必须随船携带由船旗国政府颁发的捕捞许可证,并填写渔捞日志等管理要求。2001年和2002年,由于未能达成协商一致,日本等国推动的限制大目金枪鱼捕捞强度的决议未能通过。

  3.IATTC:

  这个组织主要是管理东太平洋围网渔业以及减少围网作业过程中海豚死亡率,为此划分了黄鳍金枪鱼规则区域和根据《养护海豚国际计划》确定东太平洋为北纬40。至南纬40。、西经150。以东至美洲大陆西海岸的海域。按照IATTC近年通过的决议,其渔业管理措施适用于东太平洋(EPO),实际上确立了IATTC的公约区。

  EPO海域目前产量为60万吨左右,主要是围网产量。在IATTC成员中只有日本拥有延绳钓渔业、产量近4万吨(2001年产量为2万多吨)。

  该组织是目前金枪鱼区域管理组织中第一个实行具体捕捞能力管理的组织。2002年该组织决定冻结围网渔船的捕捞能力,并分配了围网渔船的货舱容量(按立方米计),决定每年12月围网渔船休渔1个月。同时该组织鼓励拥有延绳钓渔船的有关国家与日本一道采取措施减少延绳钓船,并要求不要增加捕捞强度。

  由于IATTC是1949年根据美国和哥斯达黎加的双边公约建立的多边政府间渔业管理组织。经过多年的运行,该公约已不能适应管理目前渔业的需要,特别是1949年公约规定新加入者的申请需要该组织的成员一致同意后才能有效。这一规定使得欧盟多年来无法加入IATTC。IATTC决定于1998年开始讨论修改公约(实际上是制定新公约替代现在的公约)。目前,制定新公约的谈判已经进行了9次,但由于在决策机制和处理捕鱼实体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2003年仍将举行1到2次谈判以完成公约的制定工作。预计2003年内可通过新公约,但新公约何时生效,将取决于IATTC现有成员,特别是作为IATTC成员的中美洲国家的政治意愿。

  4.中西部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管理机制筹备会议

  从1994年开始,南太国家发起召开了建立中西部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管理机制的会议。2000年9月,与会的参加者表决通过了《养护和管理中西部太平洋高度洄游鱼类公约》 。由于这一公约大量引用1995年联合国通过的《执行1982年12月12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规定的协定》,在公海执法、区域观察员计划、直接提取船舶监测系统(VMS)数据等方面规定过于严格,亚洲的远洋捕鱼国无法接受这一公约。目前公约还没有生效,但正在举行筹备会议,为公约生效做准备。针对中西太平洋捕捞能力增加过快和南太一些岛国接受非法渔船入籍的情况,2002年11月22日中西部太平洋高度洄游鱼类养护和管理委员会第3次筹备会议的参加者决定:敦促所有国家、捕鱼实体和其他实体在公约区捕捞强度和能力的扩张方面进行合理限制并应用预防性措施;敦促所有有关国家、捕鱼实体和其他实体,根据其国际义务和打击非法捕鱼(IUU)国际行动计划和其他有关国际文书,采取所有适当措施,预防、阻止和消除公约区内的IUU捕鱼活动。

  二、管理趋势

  1.ICCAT经过3年的努力,于2001年通过了捕捞机会分配标准。这是金枪鱼渔业管理中第一次确定捕捞配额分配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各方渔船遵守有关养护和管理措施的情况将作为一个重要配额分配指标。此外,各国在资源研究方面的贡献(如提供研究成果、准确的统计数据等)也将是一个重要指标。今后几年,大西洋金枪鱼配额分配将逐渐应用这一标准。在尚没有实行配额分配的组织,这一分配标准也具有指导意义。但捕捞机会分配标准不是量化指标,今后如何从定性指标转到定量指标将有大的争论。

  2.在消除了非法捕鱼活动后,对合法渔船的管理将更加严格。今后,除了继续通过与市场相关的措施加强监管外,海上作业船队中安装VMS渔船的比例将提高,在船上派驻本国或外国观察员的比例也将提高。这将是一种管理趋势。

  3.今后区域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之间的合作将得到加强。这种合作将会在制定统一的产地证书、产量统计表格和在重叠区域内 采用相同的管理措施。

  4.环保组织的势力正不断增强,将继续提出在捕捞金枪鱼过程中造成海龟、海鸟死亡的问题,要求限制金枪鱼渔业。金枪鱼渔业中对捕获的鲨鱼的利用也必将成为未来管理的一个难题。美国的“鲨鱼鳍行动法案”已于2002年3月生效。该法案要求卸载或转载鲨鱼鳍的渔船,必须同时保存鱼体,否则禁止鲨鱼鳍上岸。该法案还要求美国政府在双边、多边会谈和相关国际组织中,与有关国家进行磋商以保护鲨鱼资源。2001年ICCAT的会议上欧盟提出了养护鲨鱼提案,要求将鲨鱼鳍和身体其他部分一同转运和上岸。由于我国和日本的强烈反对,该提案未获通过。2002年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委员会决定将鲸鲨和姥鲨列入了濒危物种附录II,实施有限国际贸易。尽管金枪鱼渔业中兼捕的是不同的鲨鱼种类(鼠鲨、短鳍鲨和蓝鲨),但要求全部利用捕获的鲨鱼的争论将继续下去。

  5.IUU渔船的去向将导致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扩大产地证书的适用范围。在ICCAT和IOTC出台了产地证书后,一些IUU渔船的主捕对象从大目金枪鱼改为了长鳍金枪鱼。这将迫使区域组织考虑扩大产地证书制度适用范围,加大管理成本。

  6.民间组织力量增强,民间合作将影响政府部门的决策。2000年,西班牙、日本、韩国等主要金枪鱼围网渔船船主创建了一个组织,目的是使金枪鱼罐头市场价格恢复正常。该组织采用减产计划对价格产生了影响。鲣鱼鱼价从2000年的350美元/吨上升到2002年5月的700-750美元/吨。通过企业自律实现减产是一个趋势。“促进负责任金枪鱼渔业组织”(OPRT)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企业成立的组织,该组织通过民间合作提出了打击非法捕鱼的设想,并由政府部门推动在区域管理组织中成为决议。今后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三、对策

  我国目前拥有100多艘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4艘金枪鱼围网船和大量生产冰鲜金枪鱼的钓船。这些渔船本身的价值超过了1亿美元。按保守估计,1艘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1年的运营成本为100万美元,我国企业每年捕捞金枪鱼的经营成本也超过了1亿美元。我国多数企业从1999年开始步入超低温金枪鱼和围网金枪鱼生产,一些企业的大量投资还没有完全得到回报。我国企业在金枪鱼产业上的投入表明金枪鱼资源的稳定和长期可持续利用符合我国企业的根本利益。我国于1996年加入了ICCAT,1998年加入了IOTC,2002年首次派员参加了IATTC的会议,并从1994年开始参加了中西部太平洋金枪鱼管理机制的历次谈判。我国参与金枪鱼渔业管理的国际合作为我国金枪鱼渔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了应有贡献并为我国企业争取到了合理的捕捞份额。但在今后趋势的大背景下,有必要研究我们的对应之策,保证金枪鱼资源稳定和我国金枪鱼渔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由于金枪鱼资源总体处于不理想状况,需求量大于资源可供应量,对资源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因而继续加强对区域组织规则的研究,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十分必要。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继续强调联合国通过的各种文件中对发展中国家特殊要求的规定,争取与我地位和贡献相称的捕捞份额。在金枪鱼结构调整上,要考虑利用尚处于低度开发的鲣鱼资源,适度在中西部太平洋发展金枪鱼围网生产。

  其次要提高我国从事金枪鱼渔业的企业门槛,加强企业自律,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监督。金枪鱼渔业投入大,如不能形成规模经营,难以得利。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和围网渔船活动能力很强,可以从一个大洋转到另一个大洋,不便管理。这些特点要求从事金枪鱼渔业的企业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船队要成一定规模。政府要通过建立船位监测系统和向渔船派驻观察员的办法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目前我国政府渔业主管部门正在大力推动开发我国的金枪鱼消费市场,这将使具备远洋渔业企业资格的我国公司得利。但即使我国国内市场开发出来,我国的企业也要遵守国际上通过的有关规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金枪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作到这一点,需要企业自律和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监督。

  第三要加大对金枪鱼渔业研究的投入。目前我国科学工作者参与国际科研活动的程度还相当有限。我国派驻到金枪鱼渔船上观察员的人数不多。这些与我国拥有的金枪鱼船队的规模不相称。为我国争取更多捕捞份额和管理决策服务,有必要考虑加大投入,为我国科学工作者更多地参与国际科学活动创造条件。同时要考虑增加向渔船派驻观察员的数量,收集更多科学信息。

  第四要密切与有关国家的合作,特别是远洋捕鱼国之间的合作,推动早日消除非法捕鱼活动和共同应对环保组织的压力。

  第五要壮大我国金枪鱼渔业的民间组织,使其更多地参与国际金枪鱼渔业民间组织的活动,以民促官,使我国新兴的金枪鱼渔业在更大范围上被国际社会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