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强调全面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
1月8日,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在南京召开全省渔业工作会议,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专题研究部署2004年渔业工作。省政府黄莉新副省长、吴沛良副秘书长到会看望了代表,黄莉新副省长发表了重要讲话。黄副省长要求全省渔业系统要认清形势,增强做好渔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渔业、支持渔业、发展渔业,千方百计地增加渔民收入,为实现“两个率先”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3年,江苏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14.6万亩,增长7.6%;预计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348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37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4.6%;渔民人均收入达到6270元,农村人口人均渔业增收12元。渔业发展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黄莉新副省长分析认为,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是实施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渔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渔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她强调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具体是突出抓好几个重点方面。
一是突出抓好渔业结构调整。一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强不强,关键在于看这个产业的结构优不优。要按照江苏渔业的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大力推进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特色水产品,提高渔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当前,渔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要向特色高效、优质、品种转变,向区域特色、规模经营转变,向养捕加休闲渔业协调发展方向转变。特种水产品养殖要做大做强,海水养殖业要扩大规模、突破浅海养殖和海水鱼养殖,加工流通业要加快发展,外向型渔业要全面开拓。
二是突出抓好渔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渔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要始终把培育渔业龙头企业放在产业化经营的首要位置,通过市场运作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整合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带动产业的发展。创新渔业产业化经营投入机制和联结机制,积极培育壮大产业化经营主体,推行“订单渔业”、“合同渔业”,增强龙头带动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和水产品经纪人队伍,通过各类民间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实现产销的有效对接和利益的合理分配。
三是突出抓好质量安全。加强水产品质量建设,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既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也是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要继续加大渔业质量安全工作的力度,加快推进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加强投入品的监管,强化渔药管理。大力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水生动物检疫防疫体系建设,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切实提高渔业整体质量安全水平,用更多的优质水产品打破国际贸易壁垒。
四是突出抓好科技支撑。农业发展已进入科技主导时代。有科技优势,才能打造产业优势;有科技支撑,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要继续实施好“科教兴渔”战略,形成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渔业的动力机制。进一步创新渔业科技三项更新工程的组织形式,发挥集合效应。加快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增强示范带动作用。要深化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2003年,江苏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14.6万亩,增长7.6%;预计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348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37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4.6%;渔民人均收入达到6270元,农村人口人均渔业增收12元。渔业发展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黄莉新副省长分析认为,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是实施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渔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渔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她强调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具体是突出抓好几个重点方面。
一是突出抓好渔业结构调整。一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强不强,关键在于看这个产业的结构优不优。要按照江苏渔业的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大力推进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培育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特色水产品,提高渔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当前,渔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要向特色高效、优质、品种转变,向区域特色、规模经营转变,向养捕加休闲渔业协调发展方向转变。特种水产品养殖要做大做强,海水养殖业要扩大规模、突破浅海养殖和海水鱼养殖,加工流通业要加快发展,外向型渔业要全面开拓。
二是突出抓好渔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渔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要始终把培育渔业龙头企业放在产业化经营的首要位置,通过市场运作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整合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带动产业的发展。创新渔业产业化经营投入机制和联结机制,积极培育壮大产业化经营主体,推行“订单渔业”、“合同渔业”,增强龙头带动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和水产品经纪人队伍,通过各类民间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实现产销的有效对接和利益的合理分配。
三是突出抓好质量安全。加强水产品质量建设,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既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也是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要继续加大渔业质量安全工作的力度,加快推进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加强投入品的监管,强化渔药管理。大力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水生动物检疫防疫体系建设,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切实提高渔业整体质量安全水平,用更多的优质水产品打破国际贸易壁垒。
四是突出抓好科技支撑。农业发展已进入科技主导时代。有科技优势,才能打造产业优势;有科技支撑,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要继续实施好“科教兴渔”战略,形成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渔业的动力机制。进一步创新渔业科技三项更新工程的组织形式,发挥集合效应。加快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增强示范带动作用。要深化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