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工作动态

中国渔业报:深圳渔业全面健康发展

日期:2004-01-16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2003年是“农(渔)业科技年”,广东省深圳市以此为契机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促进该市渔业健康发展。

  借院士行活动,促渔业科技创新。10月下旬,农业部渔业局组织了“2003年渔业院士行活动”,活动汇集了全国渔业界的科技精英,有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唐启升院士、赵法箴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院士,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儒泳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刘先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徐洵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东海水产研究所、长江水产研究、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及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湛江海洋大学等有关专家和领导。活动期间,考察了深圳市华油五金塑胶制品国产深水网箱生产基地,由技术依托单位水科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专家,讲述了深水网箱国产化的研制、示范、推广情况;同时,参观了深圳旭联海洋生物养殖有限公司引进的挪威深水网箱及国产深水网箱养殖,推动该市养殖业向“深海”延伸。

  召开国际休闲渔业及观赏鱼贸易交流会,推动该市休闲渔业发展。我国休闲渔业刚刚兴起,对深圳这样的新兴城市来说则更具吸引力。10月下旬,由中国水产学会、香港水产学会、深圳市水产行业协会等联合主办的“中国水产学会观赏鱼分会成立大会及国际休闲渔业及观赏鱼养殖、贸易暨展览会”在深圳召开,与会专家有澳大利亚渔业局顾问安琪·克瑞泊、欧洲水族馆长协会秘书长保尔·桑德、国际水产养殖经济与管理协会主席克林曼·特思德尔、国际海洋水族理事会主席罗布特·克尔玛、佛罗伊达工学院教授林俊达先生及国内知名大学的专家,科研单位、观赏鱼经营公司的领导。与会专家讲授了世界观赏鱼发展的动态、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状况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力促进深圳市观赏鱼产业发展。

  以科技为依托,发展特色渔业。传统的网箱养殖是在5~10米近岸采用浮筏式网箱,设施落后,抗风浪和规避赤潮的能力差,安全隐患较多。在各级渔业部门的支持下,深圳旭联海洋生物有限公司于2000年,率先从挪威引进一套圆形升降式深水抗风浪网箱,并先后进行了章红、军曹、石斑鱼的试养,取得了初步成功。2002年由深圳华油公司自行研制的首个具有知识产权的圆形HDPE双浮管升降式抗风浪网箱在旭联基地成功下水。为了提高抗风能力,降低成本,使广大网箱养殖者科学养鱼,农林渔业局结合省海洋与渔业科技下乡推广到乡村活动,组织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联合,在鹅公湾深圳旭联海洋生物养殖公司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举办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培训班,向来自省内70位养殖户和单位推介HDPE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技术,目前已在全省安装此类网箱50个。国产深水网箱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海水养殖向深海发展,缓解近海渔业环境压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被称为海水养殖的第4次浪潮。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该市海水鱼孵化技术、鲍鱼养殖技术、对虾无公害生态养殖模式都处于省内领先水平。为了支持渔业科研单位进行项目攻关,在农林渔业局积极努力下,渔业得到的支持项目有:东海岸公司的宽额鲈养殖技术研究、海洋与渔业服务中心的鲍鱼疫苗制备应用研究、农科集团水产研究所的南方鲆引用技术研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大菱鲆及牙鲆苗种培育技术研究。宝安区水产研究所的花尾胡椒鲷低盐度孵化育苗试验,已通过专家验收并获得了宝安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科技部“海洋863计划”———石斑鱼生殖调控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及其中试示范基地在东海岸公司基地建立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举办“博士论坛”、“企业家论坛”,为渔业发展献计献策。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农林渔业局于8月、11月围绕“绿色、创新、外向”无公害农业发展(包括渔业发展),农业管理与经营管理(包括渔业),区域合作等主题举办“博士论坛”和“企业家论坛”。针对渔业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水产品质量等问题,该市渔业博士金刚、雷思佳、周凯、刘荭等与企业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加大渔业科技攻关力度。他们针对渔业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水产品质量等,根据农业部渔业局确立的渔业发展重点与方向,建立渔业科技项目库。其中,行业重大技术攻关类的旭联太平洋公司《罐式浮沉深水网箱》、东海岸公司《宽额鲈养殖技术研究》、新光饲料公司《无公害对虾饲料抗病添加剂的研制》,基础和应用基础类的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牡蛎工厂化净化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类的东海岸公司《军曹鱼人工繁育规模化生产技术》、《红鳍笛鲷人工繁育技术与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类的新光饲料公司《无公害对虾产业化开发》均已审核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