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工作动态

青岛市副市长张元福指出

日期:2004-01-17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在日前召开的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上,青岛市副市长张元福指出,渔业属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率高、外向度高的产业,在大农业及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大优势农业产业。目前,全市渔业增加值已占大农业增加值的1/3,占全市GDP的3.60%,渔业为全市提供了15.5万个就业岗位,该市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鳕鱼加工出口世界第一,水产品出口创汇分别占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和全市外贸出口额的50%和8%,全年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185公斤,渔民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1.65倍。由此可见,渔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优质高价蛋白质,丰富了“菜篮子”,同时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业优化升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渔业能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市农民总体收入水平能否继续保持较大幅度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沿海农村的长期发展和稳定。

  就加快渔业发展,繁荣渔区经济,张元福副市长指出,要以渔民增收、渔业增效和水产品竞争力增强为根本出发点,做大做强渔业。

  一是抓好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突出抓好科技推动、外资带动、产业化拉动结构调整,要发挥青岛市海洋科技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壮大渔业科技产业,继续引导建立更多的科技型渔业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多的层面上促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提高渔业科技含量;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关键环节,坚持招商引资与改革、调整相结合,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及专业人才相结合,坚持“靠大、抓大、引大”,选准主攻方向,在工厂化养殖、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虾池改造及综合利用、水产品精深加工、远洋渔业等方面项目的引进;要有重点地培育扶持一批水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加大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发展水产品购销组织,把杂色蛤、牡蛎、对虾、鱼类等优势品种通过加工销到国际市场上去,增加产品附加值,拉动养殖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是千方百计为渔民增收提供服务。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增加渔民收入的重要性。认真贯彻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从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跨度来考虑渔民增收问题。要引导渔民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根据市场需求,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高效渔业,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品种的高效养殖模式,提高养殖质量及效益。

  三是促进渔区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随着捕捞渔船减船计划的实施和前海一线养殖业的退出,渔区剩余劳动力逐步增加。要在全市建设一批中心渔港及一级渔港,带动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一批集渔业物流、海鲜美食、观光旅游、垂钓休闲、水产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渔港经济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对渔区的投入,加快渔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渔区生产、生活条件,为渔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是高度重视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切实保障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领导,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目标责任体系,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健全快速救援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