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工作动态

马克松局长提出要迅速提升渔业国际竞争力

日期:2004-01-17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在日前召开的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上,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马克松对2004年渔业工作重点进行了部署。他指出,2004年青岛市渔业工作要以“三增”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依法治渔、科技兴渔、经济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四高”渔业发展速度,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努力建立起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渔业生态系统,为率先实现渔业现代化奠定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水产品总产量132万吨,水产品总产值86.5亿元,水产品出口创汇7.5亿美元。围绕以上工作目标,马克松局长提出,2004年将重点抓好五个面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新型高效渔业,增创渔业发展新优势。着眼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以高科技、高标准、高投入、高效益、名特优、无公害为方向,加快渔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形成深海海洋牧场、外海抗风浪网箱养殖、近海筏式养殖、潮间带海珍品养殖、滩涂池塘养殖、观光及休闲渔业、陆上工厂化育苗及养成、水产品加工出口等八大优势产业带,拓展发展新空间。以工厂化养殖、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虾池养海参为突破口,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高效渔业,促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争取新发展深海抗风浪网箱50 个,工厂化养虾300亩,工厂化养鱼3万平方米,高标准虾池养海参1万亩,虾池养海蛰5000亩,同时积极发展沉箱养鲍、生态调控健康养虾、盐池养海蛰等高效养殖模式,争取用2~3年时间,形成新的发展浪潮;大力培植水产种苗产业,建成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扩大原有国家级原、良种场的生产规模,争取新建国家级对虾良种场和市级水产引育种中心,加快建设一批高档次苗种场,做大水产种苗产业;鼓励开拓渔港经济、增殖渔业、休闲渔业等发展新领域,建设积米崖、女岛等国家中心渔港和国家一级渔港,力争在发展人工渔礁等方面有新突破;做好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年内削减70条捕捞船只,进一步压缩近海捕捞强度,引导渔民转产从事水产养殖、加工、销鲜及非渔产业,或通过股份制等形式将渔民联合起来,广纳社会资本,发展远洋渔业;大力发展水产品深加工,调高海水鱼、海参、杂色蛤、对虾、海蛰、淡水鱼等养殖品种的加工比例,增加产品附加值,拉动养殖业发展。成立青岛市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规范行业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二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渔业,提高渔业科技含量。联合驻青科研单位,加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重点攻克高密度养殖与病害防治、工厂化养殖污水处理及再利用、高效渔用饲料研制等技术难题,健全市、市区、乡镇三级技术推广和病害防治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及虾池综合利用、生态养殖、集约化养殖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三文鱼、大西洋牙鲆、星鲽、鲟鳇等一批适于深海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的优质新品种,不断提高渔业科技贡献率。

  三是培养以质取胜的发展理念,实施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加强对生产环境的控制和苗种、饲料、渔药等生产投入品的监督,严格执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渔业标准,建设好菲律宾蛤仔、对虾、海参、鱼类等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将HACCP引入水产养殖管理,完善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争取认定20个市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5~10个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强化名牌意识,逐步培育一批在国内外颇具知名度的水产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

  四是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牢牢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强化大市场、大招商观念,促进渔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更好的环境、更活的办法、更多的渠道,吸引国外跨国公司及渔业集团到青岛市投资渔业,强化“青岛以外都是外”、“渔业以外都是外”的观念,广纳民间资本,加快渔业发展速度,提升渔业经济运行质量。充分利用全市基础设施好、加工能力强、人力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等优势,继续巩固加工贸易,扩大一般贸易,重点把贝类、虾类、鱼类、蟹类等优势水产品销到国际市场。

  五是加强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严格实施养殖许可证制度和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争取发证率达到98%以上。加强渔船年审,全面清理“三无”渔船,规范渔港监督管理。坚持宣传教育与严管重罚相结合的原则,抓好伏季休渔管理。强化海上渔场管理和专项资源品种管理,积极开展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将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抓紧、抓细、抓实,搞好海上抢险救灾,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渔业通信执法管理,完成渔业电台执照年审,争创“电波顺航情”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