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工作动态

黑龙江提出完成“十一五”渔业规划指标的几项措施

日期:2006-03-08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一、加速水面开发和老池塘改造,有效利用水面资源

  全省拥有宜渔资源981.3万亩,其中沼泽湿地180万亩,可开发利用水面为800万亩。目前,全省已开发利用水面695.4万亩,尚有100多万亩水面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新开发水面10万亩,到2010年,全省养鱼水面达到750万亩。

  全省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建设的池塘大部分淤积严重,要分期分批进行改造,将近百万亩低产池塘改造成稳产高产精养池塘。

  养鱼水面要在所有权不变,用途不变的前提下,鼓励水面使用权合理流转,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水面资源适度规模经营,有效利用水面资源。

  二、进一步调整渔业经济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型渔业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多元渔业。首先,大力发展综合养殖。发展鱼畜、鱼禽、鱼萍相结合的综合养殖生产,实行一料多用,一水多用,大幅度降低养鱼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实现水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到2010年,全省综合养鱼面积要发展到100万亩。其次,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稻田养鱼要重点推广“超稀植稻田养鱼”、“垄稻沟养鱼”、“稻田养蟹”等高产综合技术,利用稻田养鱼(蟹)技术,生产无公害水稻,不断提高稻田养鱼(蟹)的生产水平和稻农的经济效益。第三,大力发展大中型水面养殖。全省大中型水面资源丰富,宜于养殖增殖的大中型水面达500多万亩,由于放种不足和水源条件变化,大部分湖泊水库的自然生产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十一五”期间,要增加大中型水面的投种数量,充分利用大中型水面的天然饵料,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把该省大中型水面的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第四,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为满足市场需求,加强外向型渔业经济的发展,结合该省渔业资源的特点,“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生产,并积极推进无公害水产品的认证工作,靠品牌效应促进水产品提质增效。尽快建立和完善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最后,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具有资源和地缘优势的水产企业和养鱼场户,要积极发展以游钓为主的休闲渔业。在垂钓鱼类品种上,要由传统品种向名特优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开展冷水鱼垂钓和冬钓,增强吸引力。在经营规模上,要由单一垂钓向游钓、餐饮、娱乐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是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鲤草鲢鳙“四大家鱼”已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在发展方向上,以发展省内现有的名贵鱼类为主,以引进省外,国外名特优品种为辅,使兴凯湖大白鱼、镜泊湖红尾鱼、松花江鳜鱼、鲟鳇鱼、鲶鱼、怀头、黑鱼、鲫鱼、哲罗、细鳞、重唇、黄颡、泥鳅等适合在该省繁衍生长的鱼类尽快发展起来。有条件的大中型水面要做好团头鲂、池沼公鱼、亚洲公鱼、大银鱼、大眼狮鲈、小体鲟、高白鲑、湖鲱的移植放养工作。同时要尽一步搞好河蟹、虹鳟鱼、三文鱼、美国沟鲶、革胡子鲶、罗非鱼、淡水白鲳的养殖,把该省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尽快发展起来,形成规模效益。

  在发展地方名特优鱼类生产和引进省外、国外优良品种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水产苗种管理工作,使水产苗种生产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促进水产养殖生产健康发展。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首先要在大中城市和水产品集中产区建设以水产品为主的综合性批发市场。其次要大力发展专业化运销队伍参与流通,要鼓励养鱼单位、渔民协会和各级水产部门创办的服务组织参与地产鱼的运销经营,活跃地产商品鱼的流通。第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尽快建立起信息网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引导该省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渔政管理,促进渔业秩序和资源状况进一步好转

  各级渔政管理部门要按照“依法治渔、依法兴渔、强化管理、公正严明、服务渔业”的工作方针,用法律、法规规范渔业生产经营活动,促进我省渔业生产秩序,加强对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增殖,严格执行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严格控制鲟鳇鱼等名贵特产鱼类的捕捞强度,认真执行《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同时,积极鼓励人工放流,增殖涵养鱼类资源。继续加强渔业水域的环境监测工作,对造成渔业水域污染的企业单位,搞好调查,认真查处,防止渔业水域继续受到污染,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

  五、增加投入,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水产原良种场建设。继续完善方正银鲫、黑龙江野鲤、史氏鲟三个国家级原种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为省内外供应原种的能力。新建黑龙江省达氏鳇原种场、黑龙江省翘嘴红鲌良种场、黑龙江省肇东市六须鲶良种场、黑龙江省嘉荫县唇鱼骨(重唇)鱼类良种场、黑龙江省东宁县日本绒螯蟹原种场、黑龙江省富锦市红肚鲫鱼良种场和黑龙江省哲罗、细鳞鱼类良种场。

  二是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按照农业部批复的要求,建设好富锦市、木兰县、密山市、方正县四个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十一五”期间,计划新建绥化市北林区、肇源县、巴彦县、五常市、双城市、海伦市、佳木斯市郊区、庆安县、鸡东县、阿城市、齐齐哈尔市、肇东市、依兰县、尚志市、爱辉区、兰西县、绥棱县、穆棱县、东宁县、北安市、富裕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

  三是渔政执法装备建设。“十一五”期间,计划抚远县、嘉荫县各建造80马力渔政检查船1艘。为全省40个沿江和重点市县各装备渔政检查车1辆、渔政检查艇1艘,计划装备渔政检查车40辆,渔政检查艇40艘。

  四是渔港建设。“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同江市津口渔港、哈尔滨市何家沟渔港、虎林市虎头渔港、黑河市爱辉区渔港、饶河县饶河镇渔港、逊克县奇克镇渔港。

  五是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呼玛河、逊别拉河两个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