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工作动态

第五届南海(阳江)开渔节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日期:2007-08-06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8月1日上午11时46分,随着局长李珠江高声宣布:“2007年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广东省全体休渔渔船开航!”顿时阳江市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内700多艘渔船扬帆竞发,浪花飞溅,汽笛齐鸣,角号震耳,鞭炮声喧天……至此,在全省各地沿海渔港、渔村11000多艘渔船,也结束休渔,纷纷启航出海。

  李建设代表海洋与渔业局感谢广大渔民兄弟对伏季休渔工作的支持。他希望大家在开捕之后继续遵守生产的各项规定,各级地方政府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有序、合理的原则,采取措施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渔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我省海洋渔业和谐发展。岑国健在开船仪式上致辞,预祝广大渔民开渔得利,生产红红火火,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广东海事局局长、交通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梁建伟,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党委书记成纯发,广东海洋大学校长何真,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郭锦富,省农业厅副厅长蔡汉雄,省物价局副局长马壮昌,省渔政总队总队长陈良尧、政委刘物开,阳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冯桂雄,副市长岑国健等出席了开船仪式。


 

 开渔节节庆品牌逐渐成熟

  今年,阳江市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南海(阳江)开渔节。这是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亲自倡导举办的活动,经过五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

  南海(阳江)开渔节以海洋渔业文化为主,打造成集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新型海洋品牌,这与阳江建设广东重要海洋产业基地的定位相对应。文化是节庆的源泉,南海(阳江)开渔节正是因为有着独特的、鲜明的海洋与渔业文化而造就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已成为广东省12大重要节庆之一。

  阳江靠山面海,与山相依、与海相伴。阳江文化与海洋渔业有着不解之缘。阳江海岸线漫长,海岛、港湾众多,连接西江,继东下番禺(广州),西北溯湘桂走廊,上中原,故能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转运港,也是海外文化登陆之地,其中“南海I号”的发现及其“海上敦煌”、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标志的价值定位,证明了阳江海洋文化极其丰富的内涵。

  本届开渔节特意举办了海龟放生暨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宣传保护海洋、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开渔节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开渔节还将出海捕鱼、生产劳作延伸到了海洋保护、宣扬海洋渔业文化的主题,使开渔节“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主题得到广泛认同。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南海(阳江)开渔节为阳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南海(阳江)开渔节有力地促进了阳江的文化旅游产业,乃至文化产业的发展。现在,阳江每年的文化旅游产值都达几十亿元,来自广东甚至全国各地的旅客都知道阳江有个盛大的开渔节,都想来阳江看看,到阳江来吃新鲜、甜美的海鲜。

  二是南海(阳江)开渔节已成为阳江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成为阳江经贸招商活动的重要平台。本届开渔节期间的投资环境推介及名优产品展销会、旅游海产品展销会、阳江海陵岛试验区重点项目签约、动工仪式等活动都给阳江的产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资源和新动力。据了解,本届开渔节签约、动工、竣工、洽淡的重点项目达34个,签约项目6个,动工项目13个,竣工项目5个,洽淡项目10个,其中前三项重点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达63.20亿元,必将大大促进阳江海陵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是开渔节日益成为弘扬阳江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南海(阳江)开渔节凝聚了富有海洋特质的阳江精神。在开渔节期间举办的闸坡疍家婚俗表演暨海陵岛风情摄影大赛、开渔节钓鱼大赛、青少年帆板表演赛、沙滩水上拔河、鲳鱼艇竞渡、海洋文化专题电影日、海洋经济讲座、开幕式、大型文化晚会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具体、生动地表现了阳江海洋渔业文化,展示了阳江渔港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