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无棣县突出“六个推进”大力发展现代渔业
今年以来,山东省无棣县在推进渔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安全化、生态化上狠下功夫,形成了生态混养、一水多用、工厂化养殖等特色高效渔业模式,全县海水养殖面积发展到76.5万亩,海水养殖品种20多个,2009年全县海水养殖产量有望达到8.9万吨,产值12.15亿元。
一是加快发展循环渔业,推进渔业产业化。以实施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为切入点,通过强化领导、政策支持、跟踪服务,注重推广应用“一水多用”循环养殖技术,在盐业、盐化工生产的低盐度蒸发池进行青蛤、鱼虾蟹贝增养殖生产,中盐度蒸发池发展丰年虫养殖,终端海水进行盐业及盐化工生产,实现海水的“梯度开发、循环利用”,扶持了埕口盐化、正海科技、海生生物、神力集团等一批利用“一水多用”技术发展现代循环渔业的重点渔业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水多用”水产养殖、万亩海水生态立体养殖和卤虫卵、裂殖壶藻、盐藻、螺旋藻加工生产等基地,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拉长优化产业链。去年10月份,市政府专门安排在该县召开了全市现代循环渔业产业化现场观摩会议,学习和推广了无棣经验。
二是突出抓好特色养殖,推进养殖规模化。水产特色养殖连续三年被列入全县重点工作,养殖面积逐年扩大。为充分调动各水产企业尤其是水产龙头企业参与承担水产特色养殖任务的积极性,对所有参与承担水产特色养殖的水产企业,在业务范围内给予最大的政策倾斜;同时以渔业技术推广站为主,抽调专业人员组成技术服务小组,分管局长带队,盯上、靠上搞服务。通过积极引导、落实责任、技术服务等工作措施,选择了埕口盐化公司、鲁北海生生物有限公司、正海生态科技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承担实施水产特色养殖任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09年完成缢蛏与对虾混养、青蛤、杂色蛤等特色养殖15万亩,带动鱼、虾、蟹、贝等地方特有品种实现了规模化养殖。目前,全县已发展对虾养殖35万亩、鱼虾蟹混养7.47万亩、对虾与缢蛏生态养殖4.5万亩、青蛤养殖4.5万亩、杂色蛤养殖3万亩、海参养殖300亩、利用盐田制卤区养殖丰年虫22万亩。
三是全面落实池塘改造项目,推进养殖标准化。通过积极争取和多方协调,2008年为埕口盐化公司争取到由省级投资240万元的1.1万亩省级标准化池塘生态整理改造项目。为落实好项目,制定了严格的项目实施方案和工程标准,1.1万亩标准化池塘生态整理改造项目全部完成,项目总投资992万元,目前已顺利通过了省、市主管部门验收,为提高全县渔业养殖标准化水平树立了样板工程。近期,通过积极努力争取,成功争取到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专项渔业产业项目——面积达11314.3亩(净水面8370亩)的2009年度无棣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渔业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1698.4万元,其中中央、省投资533万元,该县被省海洋与渔业厅确定为全省实施现代渔业的十个县区之一。同时,编制申报了省分别投资20万元的2个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即《海参海蜇池塘生态混养技术》和《优质抗逆性刺参规模化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两项目均通过了有关专家的论证,经编制上报的项目实施方案已批准,正在积极准备实施。
四是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推进渔业高效化。把发展名优特品种设施化养殖作为实现渔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全县工厂化养殖发展迅速,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3万㎡。扶持鲁北海生生物有限公司实施设施化养殖项目,投资2000多万元发展海珍品养殖车间2万多㎡、育苗车间2000立方米,年生产各种优质名贵鱼类20万斤,海参育苗1万 斤,鱼类育苗200万尾。半滑舌鳎、牙鲆、大菱鲆、海参等名优特品种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今年引进的日本星鲽新品种养殖试验获得了成功。扶持正海公司争取到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点科技支撑项目的盐藻高效培养项目和利用中国海洋大学专利技术的裂殖壶藻养殖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投产,年生产裂殖壶藻50吨。全县工厂化养殖2009年可实现产值4000万元以上。
五是强化监管水产品质量,推进渔业安全化。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产地证明管理规定》,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专项行动,强化养殖水产品安全监管措施,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水产品养殖户、养殖企业进行集中监督检查专项整治,实现从苗种繁育到品种养殖的全程监管。完成了无公害水产品对虾、青蛤、缢蛏、杂色蛤、三疣梭子蟹、鲈鱼等11个品种的水产品质量检验,完成了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苗种检验检疫。同时,加强全县渔用药品市场的监管,积极开展渔药、渔用饲料等生产资料打假行动,打击了非法、违规药物的使用,严禁销售、使用孔雀石绿、氯霉素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渔用药品。并对埕口盐化公司、正海生态公司、友发水产公司等8家渔业重点龙头企业的养殖区进行重点监管。
六是认真实施资源修复项目,推进渔业生态化。今年争取实施了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半滑舌鳎增殖放流和缢蛏、青蛤底播国家、省投资252万元的5个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项目,近海放流中国对虾4120万尾、三疣梭子蟹1500万只、半滑舌鳎10万尾,浅海滩涂底播缢蛏1500万粒、青蛤6400万粒。2006以来的连续四年,在该县沿海争取实施了19个总投资2381万元的国家、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项目,并建设了文蛤、缢蛏、青蛤等种质资源保护区,有力促进了该县近海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了水生生物资源及海洋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大力推广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全县认定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5个,面积达2.8万公顷,认证无公害水产品达到10个;09年将新增1.2万公顷的无公害养殖基地1个和无公害水产养殖品种3个。同时,开展了健康养殖及安全用药下乡宣传工作,发放生态渔业宣传手册500份、明白纸5000份;进行了4期渔民培训,共计培训渔民400人;完成了2009年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春、夏、秋三季行动,编发渔业科技入户简报12篇,提供渔业技术信息520份;完成了75名转产转业渔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另外,今年上半年争取到国家对渔民燃油补贴431.3万元,会同县财政部门统一发放,确保了渔用燃油补贴的及时、准确、足额发放。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