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工作动态

安徽省六安市政府制定水产跨越工程实施意见

日期:2010-04-23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近日,安徽省六安市人民政府下发水产跨越工程实施意见(六政办〔2010〕18号)。《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 以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为核心,坚持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原则,立足水产资源优势,到2015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6万吨,年均增长6%;水产经济总产值38亿元,年均增长8%;水产品加工、流通业产值占水产经济总量的30%以上;农民人均水产纯收入占同期农民增收的10%以上。《意见》确定了四大发展重点、六项保障措施。

  四大发展重点:一是加快优势区域水产发展。整合资源,促进国有水面使用权有序流转,扶持养殖大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产业集聚,全面提高水产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寿县、霍邱两县沿淮创汇水产经济产业带和优势水产品基地;建设舒城、霍山、金寨水库群有机鱼养殖区,金安、裕安、叶集丘岗库塘特色养殖区,沿淮湖泊名优水产养殖区,城市郊区休闲水产区等四大养殖区;规范引导黄蟮、龙虾、鮰鱼生产,形成区域品种经济。二是培育壮大水产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优势互补,壮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综合经济实力,带动全市六大水库有机鱼生产,形成万吨以上年生产规模,建设华东地区最大有机鱼生产基地;扶持一批省、市级农业产业化水产加工企业,着力在精深加工方面取得突破,提高水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三是推进水产种苗体系建设。新建一批省、市级水产良种场及配套规模化苗种生产基地,提升水产苗种综合生产能力。四是改善水产基础设施条件。以池塘环境修复为重点,多渠道争取投资,改善池塘条件,渠系配套,排灌分离,修复池塘生态,发展设施水产业、规模水产业。

  六项保障措施:一是组织水产科技创新。围绕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深化水产科技推广体系改革,稳定和健全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增强公益性服务职能。鼓励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围绕基地建设,建立自我服务的科技推广服务网络,支持水产技术人员兴办或领办民营服务组织,逐步形成一个社会化的养殖技术推广体系。二是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发挥水生动物病害监测机构作用,提高对水生动物疫情的防控能力。通过对养殖主产区、批发市场及企业加工水产品质量状况定期检测,实现检验检测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认证,继续抓好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促进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发展。三是保护水产生态环境。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加强水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淮河六安段等9处45万亩大水面实施禁渔期、禁渔区制度;扩大对开放水域增殖放流规模。坚决查处水产水域污染事故,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四是加大渔业行政执法力度。规范渔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基层渔政执法机构。强化渔业安全生产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推进养殖证制度建设,加强渔船渔港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机动渔船数量,开展节能减排。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渔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五是落实水产发展扶持政策。建立对实施水产跨越工程激励机制,积极争取省水产大县奖励资金,重点县区要安排水产发展引导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库区移民资金要适当向水产倾斜。金融部门要逐步增加对水产养殖、流通服务和加工领域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对加工出口企业及其订单生产基地,给予有效的贷款支持。各有关部门都要结合各自职责,积极支持水产建设,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六是切实加强对水产工作的领导。各县区要建立水产发展工作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水产发展纳入地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县区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加强水产队伍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为水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