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工作动态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刘修德赴漳浦指导渔业生产

日期:2010-10-28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刘修德厅长在六鳌镇霞美养殖区向镇干部了解灾情分布情况


刘修德厅长接过养殖户拾起的零星鲍鱼,感到十分惋惜


被巨浪冲垮、淹没的虾塘


渔民们在修补被台风刮坏的紫菜养殖工具


渔嫂们正在收拾台风后所剩无几的鲍鱼养殖工具


渔民们开展灾后自救  抓紧修复受损虾塘

  10月25日上午7时,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刘修德带领工作组冒雨奔赴“鲇鱼”台风登陆点——漳州市漳浦县,了解渔业灾情,指导渔业生产恢复工作。

  经过5个多小时的行驶,进入漳浦古雷镇境内,透过车窗不时可以看到,沿途的道路两旁被台风拦腰斩断的碗口粗树干。可以想象“鲇鱼”肆虐时的破坏力。

头水紫菜绝收 今年紫菜丰收无望

  刘修德一行来到古雷杏仔养殖基地,看到一些渔民群众正在忙着整理紫菜附苗用的养殖工具,便上前关切地询问大家的台风受损情况。渔嫂黄大姐满脸愁容,她介绍:“这次台风对紫菜养殖户来说真的是场灾难。眼看再过十多天,头水的紫菜就可以收成,这下全完了。”

  黄大姐说,紫菜跟别的养殖品种不一样,它一定要等到最佳采收期才能收割。知道台风要来了,自己真的是心疼呀,眼睁睁看着马上收成的东西就这样被大雨巨浪冲走、打烂。

  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苏碰皮介绍说,头水的紫菜口感好,价格最高,这次受到台风袭击,当地头水的紫菜全部绝收,很大程度也将影响紫菜后续的生长状况。漳浦这次台风致使全县2万多亩紫菜受损,仅紫菜养殖基础设施损失可达4000万元。

鲍鱼养殖损失惨重 鲍农多年心血毁于一旦

  古雷汕尾村是个鲍鱼养殖村。鲍鱼养殖户黄锦土与刘修德交谈时回忆,23日下午1点左右,台风在漳浦县的六鳌镇登陆,与古雷镇的直线距离仅有十几公里。古雷镇狂风大作,最大风力达13级,狂风中还夹带着倾盆大雨,人根本不敢出门,也管不了养殖渔排中鲍鱼的死活了。

  刘修德一行随黄锦土来到该村的鲍鱼养殖海区,站在海岸边一眼望去,印入眼帘的尽是一片狼藉,整个养殖海区已见不到往日排列整齐的养殖渔排,如今能够见到的都是被海浪卷起来冲上岸后叠加在一起的渔排,根本也无法分清这些渔排到底是张家还是李家的。而原来吊在渔排下面,用网兜网住,放养在海水中的鲍鱼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黄锦土望着渔排长叹:“养了3年多的鲍鱼,每粒已经有三两重了。一直想等11月过后,闽南人婚嫁高峰期时卖个好价钱。这下倒好,全刮没了。”他介绍,自家有9个鲍鱼排,12多万粒鲍鱼,这次损失最少30多万。

  古雷镇岱仔村党支部书记黄志峰说:“黄锦土在他们村还算是比较小型的鲍鱼养殖户,一些大的养殖户损失都是超过百万元的。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因风浪冲击被撞破、受损,台风预计给村里的鲍鱼养殖户造成上亿元损失。”

漫堤垮塘 养殖对虾集体大逃亡

  26日上午,刘修德一行继续前往另一重灾区——漳浦六鳌镇霞美村。看见村边的养虾基地一片忙碌,两辆钩机不停地一上一下地工作着,十几名群众有的在挑泥土,有的抬石头,大家正在抢修刚刚被大浪冲垮的一口口虾塘。

  据悉,“鲇鱼”登陆那天,正逢天文大潮,而且台风登陆时刚好碰上涨潮。风与潮的作用下形成的巨浪强有力地将一口口虾塘冲垮,加上倒灌进来的海水迅速将虾塘淹没,养殖池的对虾集体大逃亡。

  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张镇城介绍,此次台风强度大,给漳州市沿海,特别是正面登陆的漳浦县渔业造成极大的破坏,虽未发生人员伤亡,但水产养殖业经济损失严重,渔船及部分渔港设施遭遇不同程度毁坏。初步统计,截至24日,此次台风给漳州市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元。

靠前服务指导 帮助渔民恢复灾后生产

  刘修德一行在短短的两天内,先后深入古雷、六鳌两镇的多个行政村,每到一个地方,就鼓励渔民群众要重树信心,积极开展灾后自救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刘修德说,这次台风在沿海渔民的积极配合下,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只要人在,一切都有希望。

  刘修德指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尽快帮助渔民群众开展灾后恢复生产,齐心协力,尽可能降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他要求各级要派出技术骨干,深入受灾一线,组织抢修水毁池塘和网箱等设施;要做好台风过后水产养殖的病害防疫、水质调控等技术指导工作;要加强苗种的调配等信息服务工作;要及时了解受损渔船投保情况,帮助渔民尽早兑现渔船保险金,最大限度的降低台风灾害给渔民带来的损失。

  刘修德同时强调,眼下第14号台风“暹芭”又在洋面上生成,海面上风大浪大,各级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及时传递气象与海况信息,提醒渔民做好各项防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