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高白鲑移植试验总结报告
摘 要
本文通过介绍高白鲑在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扎格斯台渔场,锡林河水库移植管理、方法、监测结果及引进高白鲑改变锡盟水域生态环境及渔业品种结构
[关键词] 移植 高白鲑
1、引言
在锡盟的渔业发展中,天然水面占有绝对优势,占渔业已利用水面中的90%以上,但是多年来天然水域渔业发展却十分缓慢,只重捕捞,不注重水域的增养殖。当前渔业处于发展阶段,一些深层的矛盾和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概括起来,“两低、两少、两弱”。
两低:一是渔业产业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具有强大组织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二是渔业组织化程度低,信息流通渠道不畅,使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乏力。
两少:一是政府投资少,政府用于支持渔业发展的各种经费增幅很小,尤其在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不足,难以满足我盟渔业发展的需求;二是社会融资少,民间投资和外资少。
两弱:一是科技力量弱,难以在生产中发挥应有作用;二是渔业基础设施弱,渔业生产、渔政管理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制约了渔业生产的发展,针对以上情况,发展锡林郭勒盟渔业生产,必须发挥锡盟优势,找准突破口,集中力量,推进高白鲑的移植,才能使锡盟渔业发展趁势而上,有一个大的进步。
2、移植水域概述
2.1自然资源
锡林郭勒盟位于东径111°25′—119°58′,北纬41°31′—46°45′之间,海拔1200—1700m,夏季平均气温18℃,冬季平均气温-16℃左右,封冰时间11月下旬,开河时间为4月下旬,冬季最大冰冻层为90—100cm 。
2.2移植水面条件
选择锡林河水库,白音锡勒扎格斯台渔场,移植水域水质符合GB11067—1989标准,环境空气符合GB3095—1996标准,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6518—1989标准,水体溶氧丰富,透明度30—40cm,面积3000—6000亩,水质良好。
2.3移植前期准备工作
2003年5月20日至2003年5月28日,分别测量移植投放水域的水温、气温、浮游生物量,及时掌握两水域水温与气温的变化规律,水温早晚温差为3℃,气温温差为8℃,浮游动物量大于20mg/l。
3、移植
3.1高白鲑
高白鲑属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亚目(Salmonidei)白鲑亚科(Cregoninae)白鲑属(Coregonus),分布于东经40—60℃北纬50°以北水域,为冷水性湖泊鱼类,体长可达55cm,体重达3000g,由于高白鲑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内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俄罗斯和欧洲其它国家备受推荐的营养产品,高白鲑更具有医学价值,从高白鲑血液中提取的一种物质制成药品,可防治的血管,脑血管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3.2苗种运输
3.2.1运输及包装
包装由新疆负责。包装工具:双层聚乙稀塑料
规格:100cm×50cm,包装纸箱规格70cm×40cm×30cm
每个聚乙稀袋充氧装水量为8—9kg,每袋鱼苗5000尾,采取纸壳箱内衬泡沫箱,共计10万尾,加碎冰1000g—1500g,共计20箱,使箱内温度保持4℃—6℃之内,低温运输,由于“非典”期间途中检查,从北京至锡林浩特约640km,运输时间为17小时。运输途中20箱稚鱼活动正常,途中既没加冰也没加水,箱内温度到达目的地温度为6℃。
3.2.2稚鱼质量
2003年5月29日从首都机场至次日凌晨5:00左右,移植锡盟两水面高白鲑稚鱼进行放养前检查,稚鱼体长平均在1.5—2.0cm,体重1.0g,个体无损伤,无畸形,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游泳活泼。
4、投放地点时间及尾数
4.1投放地点
选择背风向阳,水域上风口,水面开阔,无水草,无水鸟,无风浪,投放时间为5月20日早5:00—7:30分,投放时水温10℃,气温15℃。
4.2投放方法及尾数
先将鱼苗袋全部浸泡在投放水域中,进行缓苗,30分种后,检查运输成活率及鱼苗体质状况,使袋中水温与投放水域温度基本一致中,将高白鲑鱼苗缓缓倒入水体中,并观测鱼苗入水后的游动情况,观测其结果成活率在98%以上,基本没有发现死苗,半小时后,在方圆百米范围内均可见 鱼苗在水中游动,锡林河水库,白音锡勒扎格斯台渔场分别各移植投放5万尾,进行移植试验。
5、移植管理
5.1高白鲑监测及结果
加强监测:为了解高白鲑在移植水域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跟踪监测,每月进行一次采捕,并对体长、体宽、体重及时监测,每次样品数12—20尾左右,并将其称量结果计算平均值。
5.2强化渔政管理:限制捕捞工具,对于用网箔捕捞的渔具网兜进行不定期检查,加大网兜网目,规格必须在5cm以上,对缠刺类渔具,限制数量,尽量避免,捕捞到高白鲑。减少损失,以防止鱼体受伤,发生鱼病 。
5.3鱼病防治
大水面移植高白鲑,主要病害为寄生虫性疾病,为此加强了日常管理,做到勤巡湖区、库区,注意水质变化及浮游动物量,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止鱼病发生的可能性。
6、效益及意义
6.1日常管理工作
移植阶段没发生任何鱼病,日常监测管理工作做的较好,真正做到了鱼病“防重于治”的原则。
两移植水域水质好,无污染,水体生物饵量丰富,浮游动物量大,并且都已申报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全部通过,为高白鲑移植的可行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调整了大水面经济鱼类的品种结构,充分利用了大水面的饵料资源,提高了水域的生产力。
6.2增加移植批次
仅一次移植高白鲑,种群遗传结构单一,应增加移植批次,以防止今后出现近亲繁殖,种群退化问题。
6.3生态效益
高白鲑为滤食性鱼类,食物链短,生长快,铒料利用率高,能加速水体生态系统中能量流转和物质循环,移植高白鲑可以控制湖区、库区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饵料优势转变渔业优势和经济效益,产生生态效益。
6.4社会效益及意义
高白鲑在锡林郭勒盟的自然条件下,生长速度明显快于俄罗斯,接近新疆,且没有发现鱼病,力争使锡林郭勒盟成为北方地区冷水性高白鲑繁育基地,继续扩大试验示范区,积累技术和经验,并尽快形成规模,形成新的产业,把冷水性鱼类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渔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史为良“内陆水域鱼类增殖养殖学 大连水产学院1982.5
2、何志辉、赵文“养殖水域生态学” 大连水产学院2001.9
3、李永函、赵文“水产饵料生物学” 大连水产学院2002.2
4、李怀明、牟振农“高白鲑养殖繁殖技术研究总结报告”、 “鲑鳟渔业”黑龙江水产研究所1991.6
5、刘亚东、郭玉坤“高白鲑鱼移植技术试验报告”《 现代农业》2004.2
6、董荣奎 “内蒙古冷水性鱼类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现代农业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