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英山县水产养殖户走出科学致富新路子
今年,湖北省英山县水产局用科学发展激发水产事业发展新活力,推动水产事业实现新突破,带动4.6万渔民拓宽增收渠道,走上致富新路。
一、建小区,抓调整,挖掘渔民“科学致富”新潜力。该局以渔业板块基地建设为契机,立足渔业资源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大力建设水产养殖小区,以小区为龙头,带动水产业稳步发展。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小龙虾为重点的“八片水产养殖小区”格局,即100亩东汤河热带鱼养殖小区,600亩大脑寨“猪-沼-鱼”养殖小区,800亩闵河水库养殖小区,500亩窑坳水产养殖小区,500亩白羊山水产养殖小区,1000只千斤坪网箱养殖小区网箱,4000亩张咀水库养殖小区,10户石龙头“渔家乐”小区养殖经营户;“八片水产养殖小区”连带热带鱼养殖面积达到1000亩,水库渔业达到12000亩,网箱养殖达到1200只。在此基础上,坚持不断优化产业品种,先后引进了长丝鲈、巴沙鱼、麦鲮,其中,巴沙鱼人工繁育在全国率先取得新突破,出苗6万余尾。今年入秋以来,结合消灭冬闲田,狠抓水产业结构调整,在重点水产乡镇温泉镇、南河镇、方咀乡、红山镇,推广“小龙虾”养殖3000亩,建起了温泉金桥小龙虾良种繁育区、红山东汤河地热繁育小龙虾基地、方咀望天畈小龙虾养殖示范区、红山溪坪小龙虾主养示范区。
二、树品牌,搭建渔民“科学致富”新平台。该县狠抓品牌建设,用品牌带活水产品市场。通过国家农业部认证该县青、草、鲢、鳙及罗非鱼、淡水白鲳6个产品为无公害水产品后,该局因势利导,在全县大力推行无公害化养殖,号召渔民及养殖单位做好水产品原产地认证,建立苗种、饲料、肥料、鱼药使用记录,创建水产品牌,促使全县水面精养面积达到80%,综合开发面积达到了70%以上;创造了方咀乡“虾稻连作”、乌云山水库休闲渔业、施家湖名特优养殖、窑坳水库种青养殖、两河口鱼湖立体精养、闵河库汊大水面集约养殖、大脑寨“猪-沼-鱼”生态养殖等高效、优质、生态养殖经验和经营模式。
三、转作风,强服务,增强渔民“科学致富”新能力。为了把机关党员干部的科技知识转化为渔民的致富能力,该局组织机关11个科技指导员,与全县8个小区、30户养殖大户、100个科技养殖户挂钩,建立对口服务关系,开展技术指导、品种调剂、产品销售三项服务。为了使服务落到实处,该局统一印制发放了《对口指导服务卡》,公开联系电话、明确服务责任、承诺服务项目;还建立了《水产服务记录表》、《水产服务工作台帐》、《联系户养殖档案》,规定每季度下乡开展技术指导30次以上,服务事项由服务对象签字,乡镇村组认定,确保服务取得了实效。9月份以来,该局先后免费发放《养殖手册》、《技术资料》1200余份;举办小龙虾及惠普创业等技术培训3次培训骨干150余人次,上门服务78人次,开展咨询110余人次。
四、强合作,促流转,构建渔民“科学致富”新机制。该县着力在构建渔业科学发展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目前,已经采取股份合作形式,成立了英山县鸿达水产合作社和方兴水产合作社两个渔民经济合作组织,吸纳渔户200多户,涵盖养殖面积2.5万亩,通过共享技术、共享信息、共享市场,极大地增强了渔民市场竞争力和产品价格保护力。与此同时,合作社加快水域经营权流转,完成养殖水面流转21宗,4210亩,转出方18家,转入方17家,有效提高了这些养殖水面的劳动生产率和水面产出率。目前,全县2.9万亩精养水面有90%实行了大水面卖断经营权的经营方式, 6处大水面实行了股份制经营。东方红水库、闵河库汊、张咀水库、红花水库、占河水库等在实行卖断经营权的经营方式后,全面步入了单位集体增积累、承包者增收入、国家增税收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