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渔情信息

中国渔业报: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

日期:2004-01-16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淡水产品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2%,尤其是第三季度水产品大量上市以来,淡水产品价格全面下降。在目前全国生产资料市场、副食品市场、粮棉油农产品市场价格全面上涨的大潮之下,水产品市场却一路走低。

  据业内人士分析,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淡水产品的周期性过剩、地区性过剩情况还十分严重,目前正值水产品上市旺季,市场水产品数量日趋饱和,价格下降是可想而知的。同时,海水鱼市场价格的下滑趋势也给淡水产品价格走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许多淡水养殖户盲目追求“快速”和“大量”的养殖模式,使得目前市场上大量的水产品出现肉质粗糙,口感欠佳的现象,其中从鲤鱼身上可见一斑,许多消费者日渐冷落了这些“没有鱼味的鱼”,而青睐于那些品质优良、口感纯正的优质水产品。在目前淡水产品这样一个市场大势之下,2004年的淡水养殖该何去何从呢?

  冷眼看市———沉着选择养殖品种

  淡水产品的量增价降趋势只是平均价格上的下降,但不排除部分淡水产品在时间上和地域上的旺销局面。据业界人士分析,在传统淡水产品中,随着市场的竞争,其价格已基本上稳定,但有些品种如鲫鱼、罗非鱼,季节性价差能达到一倍。在常规淡水产品中,草鱼、鲫鱼、鳙鱼已日渐为消费者所青睐,草鱼和鲫鱼均为食草性鱼类,在淡水鱼中数脂肪含量最低的品种,草鱼肉质细嫩,清爽可口,且富含维生素;鲫鱼味道鲜美,滋补性强,尤其入汤食补极佳,为妇女、儿童及老人所喜爱;鳙鱼以鱼头中的营养为消费者所津津乐道。这些常规淡水产品迎合了市场追求健康、营养的消费价值观,故养殖经营尚有市场份额。在名特优淡水产品中,虾蟹是水产品种中的主流产品,但其价格跌幅均在 30%以上,应该从养殖方式、品种改良及品牌打造上多做文章,方可走出低谷,实现增收;鳜鱼、鲈鱼、黄鳝、虹鳟、鲟鱼、鳗鱼、泥鳅、鲶鱼、鳊鱼、银鱼等中档特种水产品仍然是家庭、餐饮日常及节日消费的主题,养殖仍然有利可图;罗非鱼是近年淡水产品中的新宠,尤其是水产品出口的重要产品。该鱼味道鲜美,价格低廉,尤其是鱼片产品食用方便,深受大众喜好。我国罗非鱼2002年的产量达到70.6万吨,出口量近3.2万吨,产值5027万美元。在我国生产的鱼类中,惟有罗非鱼最具占领国际市场的潜力。国际市场方面,由于世界海洋渔业资源、尤其是鳕鱼等的衰竭,迫使人们寻找替代品。罗非鱼因其肉质白洁,富有弹性,鱼刺较少,被视为“白色三文鱼”。罗非鱼逐渐为人们所熟悉,条冻鱼、冻鱼片、鲜鱼片等各种形式的产品均受欢迎,其中鲜鱼片最为看好,价格也比较稳定;国内市场方面,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这决定了水产品的消费品种将以价格适中的种类为主,罗非鱼的价位与水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相吻合。目前国内市场仍以活鱼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习惯的改变,鱼片等加工品的国内市场将逐渐形成。黄颡鱼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其肉质细嫩,口感纯香而个体较小,自上市以来一直人气甚旺,也成为出口日本、韩国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在国内市场上是中档鱼中价格最高的品种之一。观赏鱼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养殖品种,方兴未艾,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养殖经营也很有“钱”途。

  更新观念———转换养殖方式

  水产品最终要用于消费,消费必然要注重食品安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绿色是所有农产品的王牌,当今理智的消费者最欢迎自然、无毒、无污染、无药残的无公害水产品,这就要求养殖方式的更新换代,要摒弃以前那种追求“快速”和“大量”的养殖观念,从而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水产品。养殖方式的革命要从根本上做文章,养殖水域的选择、鱼种选养培育、饲料肥料使用、鱼病防治鱼药使用等各方面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执行,一点都不可忽视。像“通威鱼”在四川成都大型超市一举成名后,将目标市场直指京、津、沪等大中型城市,其原因在于,通威鱼生活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和规程生产或加工,产品没受农药、重金属、激素、抗生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的经政府有关部门管理监控,经法定机构检测,产地和产品符合国家《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经过这一番精雕细凿,使得这一个小家碧玉般的鱼儿“一举成名天下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和水产品安全。据专家介绍,今后,仿野生养殖、仿自然养殖更加为人们所重视,梯田养鱼、仿山泉养鱼、仿流水养鱼,冲浪式、瀑布式养殖将取代原有的工厂化循环式养殖;人工渠道式,仿河流式养殖将取代鱼池式、坑塘式养鱼;设施渔业将从平面设施向立体、楼房设施发展;单纯的设施渔业将向复合式景观渔业发展。另外,也可以从单养成鱼转变为鱼苗、鱼种、成鱼多种养殖方式结合,还可以开展鱼———猪、鱼———禽、鱼———果、鱼———稻、鱼———沼气等综合经营。

  灵活应变———创新经营策略
  
  市场的低价位运行,并不是不能从经营策略、方式上去灵活应变,趋利避害,从而化腐朽为神奇。下面提供几点体会:一是巧卖鱼,解决淡水产品的季节性过剩和地区性过剩问题。要改变过去单季卖鱼的习惯,开展“随养随卖”,什么时候赚钱什么时候卖。如节假日或重大活动的时候可随时上市;还可以上门到相关单位或个人家庭联系销售。同时要抓好地域性价差信息的机会,实现异地销售;必要时还可以鱼换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另外,通过垂钓上市不但可以解决卖难问题,还可卖出好的价格,像草鱼、鲫鱼垂钓价格比市场价格要高两倍多,这也是巧卖鱼的一大策略。还有的地方以节促鱼,实现渔业增效,象江苏盱眙县仅仅是2002年“盱眙龙虾节”即吸引游客15万人次,景区收入160万元,餐饮服务业收入1500万元。盱眙也从一个苏北不知名的小县,发展成为驰名中外的龙虾经济强县。二是树品牌,实现水产品的品牌效应。为什么诸多水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像“通威鱼”等品牌鱼一上市便抢购一空,且价格高出70%以上;“阳澄湖”大闸蟹缘何一直“横行”市场且价格居高不下,这都是品牌所展露的无穷魅力。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品牌经营自然是水产业强渔兴水的有效途径。三是加工水产品,实现水产品的转化增值。淡水产品加工一直是我国淡水产品的短腿产业,实际上水产品加工是一个拉动性极强的产业,对缓解水产品过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淡水产品的加工范围很广,如利用小型鱼虾采用干、熏等加工出价格低、口味好的加工品;系列冷冻保鲜品,有冻全鱼、冻鱼块、冻鱼片等;保健食品和模拟食品,如鱼糕、鱼丸、鱼卷、鱼饼、鱼香肠、仿虾仁、仿蟹肉、仿鱼翅、仿扇贝等鱼糜制品。罐头制品是将传统风味的鱼菜按需要制成硬罐或软罐;另外还有淡水水生植物加工品和综合利用制品等。在淡水产品的加工过程中,要加强技术研究和攻关,如水产品的除腥、鱼体除刺、冷冻保鲜、包装运输等等。加工活,则流通活,流通活,则生产兴,搞活了加工,货畅其流,无形给养殖生产开辟了一个永久性的的高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