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报:淡水鱼大省鱼糜制品居然零出口
本报讯 (束继泉 记者张 华)湖北省作为我国淡水鱼产量大省,但鱼糜制品出口数字居然为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业内专家认为,水环境污染、缺乏特色和精加工导致其质量难如人意是主要原因。
据了解,鱼糜制品是指在鱼肉中加入2%~3%的食盐研磨成肉糊,进行加热冷却处理后凝固成的胶状食品。人们经常食用的人造虾肉、人造鱼翅等,都是鱼糜加配料制成的。近年来,我国鱼糜制品的出口量猛增,辽宁、山东、广东等地的鱼糜制品大量出口到欧盟、日本等地。为什么作为淡水鱼大省,湖北的鱼糜制品居然仍旧“零出口”呢?业内专家认为,水环境污染、缺乏特色和精加工是三大主要原因。湖北省的淡水养殖业务量虽居全国前列,但加工能力在国内却排在10位之后,缺乏精深加工;另外,湖北省的水产品品种虽多,但特色很少;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各湖泊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水产品质量。上述因素是制约湖北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也是鱼糜制品出口一道难以迈过去的坎。
针对淡水鱼大省鱼糜制品“零出口”的尴尬现状,目前湖北省正着力改善水产养殖环境,积极推广无公害养殖,并全力引导水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全面提高水产品加工质量和水平,以实现“零”的突破。(稿件来源:2004年03月23日《中国质量报》第1版)
据了解,鱼糜制品是指在鱼肉中加入2%~3%的食盐研磨成肉糊,进行加热冷却处理后凝固成的胶状食品。人们经常食用的人造虾肉、人造鱼翅等,都是鱼糜加配料制成的。近年来,我国鱼糜制品的出口量猛增,辽宁、山东、广东等地的鱼糜制品大量出口到欧盟、日本等地。为什么作为淡水鱼大省,湖北的鱼糜制品居然仍旧“零出口”呢?业内专家认为,水环境污染、缺乏特色和精加工是三大主要原因。湖北省的淡水养殖业务量虽居全国前列,但加工能力在国内却排在10位之后,缺乏精深加工;另外,湖北省的水产品品种虽多,但特色很少;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各湖泊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水产品质量。上述因素是制约湖北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也是鱼糜制品出口一道难以迈过去的坎。
针对淡水鱼大省鱼糜制品“零出口”的尴尬现状,目前湖北省正着力改善水产养殖环境,积极推广无公害养殖,并全力引导水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全面提高水产品加工质量和水平,以实现“零”的突破。(稿件来源:2004年03月23日《中国质量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