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渔情信息

中山流通与加工业助推渔业产业化

日期:2005-10-10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水产品流通与加工业是拉动性极强的产业,它对缓解水产品过剩、提高水产品效益和富裕农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工兴,则流通活;流通活,则生产兴。搞活了流通与加工,无形中为渔业产业化和养殖增收开辟了一条永久性的快速通道。今年该市财政投入100万元拉动流通与加工产业链条,加大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渔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地推动渔业产业化经营,令该市渔业生产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上半年,全市水产品总量11.95万吨,增长3%;渔业总产值14.5亿元(现行价),增长5%;出口创汇3735万美元,增长6.6%。在百年一遇的西江洪水影响下,该市海洋与渔业经济仍保持稳步快速发展,为“三农”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占领广阔的市场空间,有效推进渔业产业化。该市渔业部门于5月份和6月份分别组织了100多位流通加工专业户考察广州水产供销公司水产品交易市场和黄沙市场,意欲借助广州这一平台打响中山“全福牌”甲鱼、“宝平牌”塘鱼、“东裕牌”脆肉鲩、“欧风牌”冻虾、“建华牌”腊鱼等国家和省级渔业品牌,拓宽该市水产品国内外市场销售渠道。同时,引导出口加工企业开拓东南亚、加拿大和欧盟等国外市场,以及西南、西北地区等地市场,拓宽国内外市场销售渠道,分散市场风险。如香港新华集团成员中山新洋水产食品公司在遭遇美国对虾反倾销壁垒后,主动开拓新市场寻出路,直接深加工虾类出口日本和加拿大,还借助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口到美国市场,下一步目标是开拓韩国和欧盟市场,该公司6月份开始在我市收虾进库,每日收购南美白对虾2—3万斤,出口量约100吨。而国健食品(中山)公司出口渠道较宽畅,日本、加拿大、欧盟市场是该公司瞄准的目标,该公司还将对虾深加工销往大连,7月上旬开始,该公司每天收购横栏、坦洲、板芙、港口、民众、阜沙等镇区对虾10多万斤进库,备足原料作深加工出口和内销。

  不断完善渔业龙头企业多元化投资机制,有效推进渔业产业化。引导民营企业投资发展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形成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促进该市水产流通加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中山水出公司投资5000万元兴建新兴水产品冷冻加工厂,引进罗非鱼柳机械化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冷冻水产品加工能力由现在的每日15吨提高到40吨,可解决1.5万亩南美白对虾和2万亩罗非鱼加工出口。中山水出公司还积极拓展出口市场,上半年水产品出口总量1.66万吨,出口创汇约2117.66万美元。该公司建立了8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收购塘鱼3万多吨,带动3580户农户增收950万元以上。据悉,目前该公司在港澳有270多个销售点,出口到港澳市场的“四大家鱼”分别占了香港、澳门的35%、80%,售价领先同行10—15%。从2004年3月开始,该公司先后在中山城乡各大市场开设绿色“宝平牌”塘鱼销售点40多个,真正发挥出“公司+科研机构+基地+农户”的作用。

  同时,引入民营企业资金1000万元在神湾兴建了占地15亩的中山市南粤水产品加工流通中心,配备制冰厂和贮存能力800吨的水产品冷库。今年6月该中心正式经营运作,是集流通加工、加工、仓储为一体的水产品交易市场,以营销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为主,年交易量5000至8000吨,是该市目前规模最大的水产品流通专业市场。北海鱼栏又有新动作,现正紧锣密鼓地兴建海鲜交易市场,该市场占地面积21亩,投入1000多万元,主要吸引湛江等粤西地区客商组织海鲜产品到我市销售,以满足城乡居民对水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岐江公路旁的北海鱼栏和横沙桥水产批发市场交易异常活跃,每天吸引省内外鱼贩前来购销“四大家鱼”等优质鱼,交易高峰期分别达到75吨和60吨。港口镇港南养殖场的“瘦身”鲩鱼和鳙鱼每天出口到香港1万多斤,很好地解决港口、民众、东升等镇鲩鱼和鳙鱼的销路。

  在流通与加工方面,该市渔业部门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与千百万养殖户、流通户、加工户之间架桥铺路,内引外联,上下沟通,左右协调,为该市水产品流通加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水产品流通户360户,水产品批发市场12个,上半年水产流通量10.99万吨,增长5.6%;水产品加工企业20间,年加工能力12.99万吨,水产品加工量2.12万吨,增长10.5%。该市水产品在本市销售量占了10%,90%的水产品外销,因而水产品的流通与加工显得尤为重要。

  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逐步形成区域特色渔业,有效推进渔业产业化。今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36万亩,比去年增加了2323亩,面对该市水产业稳步发展的态势,该市渔业部门合理引导各镇区根据地域优势和品种发展潜力等实际,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一方面立足市场需求,围绕养殖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品质优良、适销对路、有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如南美白对虾生产周期短、产量高、价格好,今年养殖面积稳定发展到91268亩,与去年90873亩基本持平,而不是一窝蜂而上,大养滥养,这样既有利于控制流行虾病,又考虑到市场的需求;“东裕牌”脆肉鲩获得了国家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和省名牌产品后,知名度提高了,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今年全市脆肉鲩养殖面积比去年增加了1790亩;“四大家鱼”价格稳步上升,国内和港澳市场有所扩大,今年全市“四大家鱼”养殖面积也增加到12万亩。另一方面建立富有我市特色的规模化、集约化水产养殖基地,形成有竞争力的水产品优势。如全市9.13万亩南美白对虾、1.36万亩罗氏沼虾、1.06万亩鳗鱼、9192亩桂花鱼、1.4万亩甲鱼、1.55万亩脆肉鲩、7000亩青蟹、7000亩禾虫、11.70万亩“四大家鱼”、1.67万亩饲料鱼和4026亩观赏鱼养殖基地。通过基地的建设,初步形成我市渔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格局,为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该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梁梳九表示,渔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水产行业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将积极推动水产养殖、流通与加工业,加快渔业的发展,进一步拉长延伸渔业产业化链条,促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全市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