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报:郑州水产品准入制全面实施
近日起,走上郑州老百姓餐桌的水产品都要带着农产品质检中心颁发的“身份证”。水产品准入制度于3月1日起正式在郑州全面实施。这是郑州继去年实施蔬菜、猪肉市场准入制度后的第三个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郑州市有3个水产品批发市场,79家经营水产品的超市。根据准入制的实施要求,郑州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工作人员会在凌晨3点到4点,下午3点到4点两次对郑州市的15种水产品进行有害化学物质残留情况的检测。有害物质主要包括氯霉素、孔雀石绿、甲醛等,并在第二天把结果公布在市场内。这15种水产品是:鲤鱼、鲫鱼、鳙鱼、鲢鱼、革胡子鲶、草鱼、鲳鱼、虾、蟹、鳖、带鱼、水发海参、鱿鱼、贝类、海带。
据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有害物质一般用仪器才能准确检测出来,不过市民也能通过肉眼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水产品颜色不正常地发绿、泛黄,就有可能是加入防腐抗菌剂造成的。对水发产品,如果经过甲醛浸泡会发白、发亮。
对于如何才能买到放心的海鲜?质检中心的工作人员支了两招:一是可在市场或专卖店购买经过认证、有认证标志的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二是可到实行水产品准入的市场购买经过现场检测安全合格的水产品。
水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后,会不会影响海鲜价格呢?质检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海鲜绝对够吃,价格不会因此上涨。水产品检测费用比较昂贵,但这些钱都是国家财政拨款,不会分摊到商户头上。(稿件来源:2006年4月7日《中国质量报》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