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推进“放心鱼”工程建设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地处荆门中心城区,拥有全市最大的水产品集散中心——杨家桥水产批发市场,水产品日流通量达2000吨。为满足城区近100万人的水产品供给需求,切实保障市民吃上“放心鱼”,东宝区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要求,着力推进“放心鱼”工程建设,2011年1月1日率先全面实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建立检测机构,配齐配强专业队伍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后,东宝区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实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有关工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水产、农业、工商、卫生、商务等部门为成员的水产品市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建立监测机构。该区政府出台了《东宝区实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办法》,设立了工作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了工作经费。同时,为加快水生动物检测站的建设,东宝区水产局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经验不足等困难,在全市水产品集散中心——杨家桥水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100㎡的水产品快速检测站,聘用专业技术人员8人,开展水产品药残、疫病检测。
三是配备检测设备。积极争取上级水产部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筹集经费30万元。其中,市水产局给予5万元的经费支持、区级财政落实16万元、区水产局自筹9万元。检测站先后配备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箱、RT-2100C酶标分析仪、80-1电动离心机、HH-S数显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721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度计、空调、办公用品等设施。
二、加强宣传培训,营造市场准入氛围
为全面推进“放心鱼”工程建设,增强养殖户、销售商、消费者的市场准入意识,该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
一是发布公告。去年底,该区水产部门通过网络、报刊、张贴海报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发布了《东宝区全面实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通告》,让全区人民知晓水产品市场准入的基础知识,监督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二是营造氛围。为进一步增强水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形成水产品“安全生产、放心消费”的社会氛围。该区采取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展板、建立咨询站、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共悬挂横幅26条、刷写标语20条、制作宣传展板14块、接受咨询5000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
三是分类培训。该区紧锣密鼓地对养殖户、销售商、检测人员三方进行分类培训,实行集中管理。东宝区水产局结合科技入户工作,先后聘请水产专家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讲座,开办培训班21期,累计培训水产养殖户5000人次,编印发放《禁用渔药目录》、《肉眼鉴别水产品质量小常识》、《如何预防鱼病》等培训资料6000份;组织水产品检测人员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水产养殖大户、城区超市水产品经营者60余人参加市局举办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及区级水产品疫病、违禁药物检测培训。提高了全区水产品市场准入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了养殖户、销售商以及消费者实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识。
三、狠抓源头监控,强化水产健康养殖
一是实施“好水”工程。年初,该区大力开展水库禁止投肥工作,对辖区90座中小型水库严格规定使用投入品(肥料、农药)种类、数量,要求记录好生产档案,并安排专人每月2次到生产基地监督、指导生产过程。同时,联合环保、水务、工商等部门开展生产投入品的出入和使用记录、投入品的规范使用等专项检查,禁投工作成效显著,全区水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二是实施“好苗”工程。该区严格按照《湖北省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生产过程记录薄》要求,在3家年产鱼苗20万尾的苗种生产场(基地),落实苗种“三项记录”制度,做好渔药、饲料、渔肥等投入品的养殖日志记录,产品出池标签、产品销售记录,建立了水产品质量可追溯记录。
三是实施“好鱼”工程。该区每月组织检测人员对全区各个水产品生产基地(户)定期抽检1-2次,连续三次抽检不合格的产品,记录备案并取消入市资格。今年以来,全区各养殖生产基地(户)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同时,积极开展部、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全区水产标准化养殖水平。目前,已申报10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面积达8200亩。
四、实行集中配送,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
针对水产品无法进入大市场,实现大流通的现状,该区着力推进农超对接,实行集中统一配送,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
一是集中配送管理。该区对水产品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管理,将位于该区全市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杨家桥水产品批发市场确立为辖区唯一的水产品批发中心,整合已有的6大水产品配送企业,建立全市唯一一家有资质的专业水产品配送中心,实行水产品集中配送管理。
二是实行“三统一”模式。该区水产部门创造性地开展水产品“三统一” 模式销售,即由东宝区水生动物防疫检测站驻杨家桥检测实验室对全区待销售水产品进行统一集中检测,对检测合格的产品统一发放认证标识,再由指定的专业水产品配送公司进行统一配送。
三是推进农超对接。该区建立鲜活水产品农超对接机制,将通过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水产品直接配送各大超市,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了20%—30%的流通成本,不仅为优质水产品进入市场搭建了平台,而且稳定了水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保证了质量安全,给消费者带来了真正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