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灵汉渔业联合社创新机制
宁夏灵汉渔业联合社是宁夏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之一,是水产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1999年2月创办以来,利用宁夏自治区及银川市政府对渔业发展提供的政策支持,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从渔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为着眼点,以解决农民在生产中存在的科技、管理、市场、信息诸问题为切入点,按照工业化管理的理念,全面实施“四统一分”管理,通过与渔农社员的联合养殖、均衡上市,创品牌,提质量,降成本,增效益,提高了宁夏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从渔社员的收入。经过几年发展,联合社已建立了自己的苗种繁育场、饲料加工厂、生态渔养殖基地、市场销售服务体系和灵汉水产研究所等,发展成集科、工、农、贸为一体的从渔农民经济联合体,成为宁夏渔业的龙头企业。目前联合社总养殖净水面2.6万亩,发展带动社员1200户,年生产鲜鱼1.2万吨,年产值达7500万元,分别占全区的25%和30%。2003年销售鲜鱼1.2万余吨,销售收入8360万元,创利2190万元,向国家上交税金590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达5000余元。联合社生态养殖基地生产的鲜鱼50%达到绿色食品标准,80%达到了无公害食品标准。其中,沙湖生态养殖基地生产的草鱼早在2002年就已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
1、创新经营机制,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为了确保渔农社员增产增收,联合社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把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研究制定了“四统一分”经营管理模式,即统一核心技术和管理;统一鱼苗、饲料、鱼药等渔需物资供应;统一水产品销售;统一资金管理;渔农社员分散养殖。通过与渔农社员签订“联合经营协议书”,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养殖。具体表现为:在产前,联合社根据市场信息制定年度放养计划,并结合各养殖户的池塘条件和水质条件,科学地制定塘口养殖计划和塘口养殖目标,建立池塘档案。使渔农社员明确每口池塘的养殖品种、出塘时间、出塘成本、养殖产量,解决了农户“养什么、养多少”的问题;在产中,为确保渔农社员养殖目标的实现,联合社严格按池塘档案的规定组织放养,从苗种的品种、质量、数量,到苗种的产地、价格,层层把关,对所供渔需物资做到发放前检测,发放后落实到塘的全程跟踪记录。在投喂技术、鱼病防治、水质的调节及起捕出塘等环节,严格按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对渔农社员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渔农社员所养殖的水产品达到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目标,从而解决了农户“如何来养、如何提高养殖效益”的问题;在产后,为规范和扩大市场,联合社加强了销售的控制与管理。不仅在鲜鱼运输上加大了科技投入,攻克了保活保鲜运输技术难题,确保了鲜鱼运输的成活率,而且先后在银川、兰州、包头、呼市等地建立了“宁夏灵汉绿色水产品配送中心”、“宁夏灵汉绿色水产品专供店”等,从根本上解决联合社社员销售难的问题。这样做既促进了渔农社员间的相互合作,按市场要求组织生产,提高了养鱼户的生产经营水平,促进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同时,通过均衡上市,稳定了水产品的价格,达到了渔农社员增产增收的目的。
2、用工业化的理念实行目标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联合社以龙头企业的各种优势为基础,狠抓科技、强化管理。成立了水产研究所,聚集了一批业务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制定出了一套适合全区渔业发展、在不同品种、不同池塘条件下,水产品的养殖模式和成本模式。联合社组织科技人员,对每个渔农社员的塘鱼“家底”进行普查,为每户社员建立了“三账”,即池塘成本台账、饲料投喂台账、水产品销售台账,制定了“三大指标”即成本指标、产量指标、利润指标,实行目标管理,由技术人员根据所定指标,指导农户科学管理,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了提高渔农社员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技术水平,联合社从天津、大连等地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每年为渔农社员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使农民增长了知识,增加了见识。联合社每年还举办1—2次现场观摩会,让从渔农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渔业养殖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降低了养殖生产成本,增加了鱼农社员的效益。在生产上,联合社以生态渔业和绿色渔业为目标,创建“灵汉”绿色食品品牌。先后在青铜峡、沙湖等地开发建设生态渔业基地1万亩,其中,沙湖生态渔业养殖基地生产的草鱼已于2002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与此同时,联合社还加大饲料的科技含量,不断研制开发适应宁夏特点、不同鱼种、不同喂养阶段、饲料系数低、回报率高、污染小、质量优、适应性强的“灵汉牌”系列饲料。联合社还定期监测鱼药和池塘水质是否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制定了鱼药、饲料添加剂使用品牌、范围和剂量等的质量标准体系,严格控制药品投放量,不断改善水质,从而使基地生产的水产品目前已经有50%达到绿色食品标准,80%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大大提高了水产品质量,使市场上“灵汉鱼”的批发价比其它鱼每公斤高出1元钱。
3、实施股份合作制,使技术员与渔农社员结成利益共同体。为了贯彻“四统一分”管理办法,实施“目标管理”,联合社作为科技特派员一方,与渔农社员签定“合作协议”,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协议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投资方式、责任、义务及利益分配形式,即渔农社员所需养殖资金的70%由养殖者自筹,其余30%由联合社解决,其中技术员以资金形式入股2—5%;同时,做为科技特派员一方的灵汉渔业联合社,对渔农社员实行“四包”,即“包质量、包产量、包成本、包最低亩利润”,渔农社员必须不折不扣的配合科技特派员执行“四统一分”管理办法和“目标管理”,如果渔农社员的池塘养殖效益低于合同规定的最低利润标准,差额部分由联合社总部给予补偿;如果渔农社员的池塘养殖效益好,高于合同规定的最低利润标准,联合社根据超出利润金额的数量进行分级、按比例提留,做为生产基金和分红股金。由于渔农社员、联合社、技术员的投资按股份计算,规定了各方的责、权、利,将各方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增强了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调动了他们搞好服务的积极性,也增加了渔农社员对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任度,更好地执行“四统一分”管理办法,共同实现“目标管理”所定指标,从而使养殖效益不断提高。
4、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搞好销售服务。联合社利用自身生产绿色水产品的优势,集中财力、物力加强了水产品市场网络建设。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增加运输设备20余台(套),在兰州、平凉、包头、西宁、呼市等地建立了20余家水产品配送中心及相应的“品牌”直销店,以中心辐射带动连锁经营,在银川市八个社区建立小额水产品配送及餐饮连锁店,配以相应的服务体系,进行水产品的加工、半加工、送货上门、送餐到家等服务。形成了一个集信息搜集和传递、鲜鱼长途保鲜运输、各销售网点批发配送为一体的市场销售网络,以“灵汉”为品牌,提高宁夏水产品的知名度。由于有比较健全的销售网络,从而使该区鲜鱼销售市场不断拓展,为渔农解决了后顾之忧。
总结联合社成功发展的经验,一是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科学管理贯穿联合社发展的始终,三是搞好销售服务是联合社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四是狠抓基地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联合社的每一项管理办法和操作技术都首先在自己的基地实行,成功后组织周边从渔农民现场观摩学习,以此带动从渔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
1、创新经营机制,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为了确保渔农社员增产增收,联合社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把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研究制定了“四统一分”经营管理模式,即统一核心技术和管理;统一鱼苗、饲料、鱼药等渔需物资供应;统一水产品销售;统一资金管理;渔农社员分散养殖。通过与渔农社员签订“联合经营协议书”,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养殖。具体表现为:在产前,联合社根据市场信息制定年度放养计划,并结合各养殖户的池塘条件和水质条件,科学地制定塘口养殖计划和塘口养殖目标,建立池塘档案。使渔农社员明确每口池塘的养殖品种、出塘时间、出塘成本、养殖产量,解决了农户“养什么、养多少”的问题;在产中,为确保渔农社员养殖目标的实现,联合社严格按池塘档案的规定组织放养,从苗种的品种、质量、数量,到苗种的产地、价格,层层把关,对所供渔需物资做到发放前检测,发放后落实到塘的全程跟踪记录。在投喂技术、鱼病防治、水质的调节及起捕出塘等环节,严格按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对渔农社员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渔农社员所养殖的水产品达到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目标,从而解决了农户“如何来养、如何提高养殖效益”的问题;在产后,为规范和扩大市场,联合社加强了销售的控制与管理。不仅在鲜鱼运输上加大了科技投入,攻克了保活保鲜运输技术难题,确保了鲜鱼运输的成活率,而且先后在银川、兰州、包头、呼市等地建立了“宁夏灵汉绿色水产品配送中心”、“宁夏灵汉绿色水产品专供店”等,从根本上解决联合社社员销售难的问题。这样做既促进了渔农社员间的相互合作,按市场要求组织生产,提高了养鱼户的生产经营水平,促进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同时,通过均衡上市,稳定了水产品的价格,达到了渔农社员增产增收的目的。
2、用工业化的理念实行目标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联合社以龙头企业的各种优势为基础,狠抓科技、强化管理。成立了水产研究所,聚集了一批业务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制定出了一套适合全区渔业发展、在不同品种、不同池塘条件下,水产品的养殖模式和成本模式。联合社组织科技人员,对每个渔农社员的塘鱼“家底”进行普查,为每户社员建立了“三账”,即池塘成本台账、饲料投喂台账、水产品销售台账,制定了“三大指标”即成本指标、产量指标、利润指标,实行目标管理,由技术人员根据所定指标,指导农户科学管理,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了提高渔农社员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技术水平,联合社从天津、大连等地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每年为渔农社员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使农民增长了知识,增加了见识。联合社每年还举办1—2次现场观摩会,让从渔农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渔业养殖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降低了养殖生产成本,增加了鱼农社员的效益。在生产上,联合社以生态渔业和绿色渔业为目标,创建“灵汉”绿色食品品牌。先后在青铜峡、沙湖等地开发建设生态渔业基地1万亩,其中,沙湖生态渔业养殖基地生产的草鱼已于2002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与此同时,联合社还加大饲料的科技含量,不断研制开发适应宁夏特点、不同鱼种、不同喂养阶段、饲料系数低、回报率高、污染小、质量优、适应性强的“灵汉牌”系列饲料。联合社还定期监测鱼药和池塘水质是否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制定了鱼药、饲料添加剂使用品牌、范围和剂量等的质量标准体系,严格控制药品投放量,不断改善水质,从而使基地生产的水产品目前已经有50%达到绿色食品标准,80%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大大提高了水产品质量,使市场上“灵汉鱼”的批发价比其它鱼每公斤高出1元钱。
3、实施股份合作制,使技术员与渔农社员结成利益共同体。为了贯彻“四统一分”管理办法,实施“目标管理”,联合社作为科技特派员一方,与渔农社员签定“合作协议”,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协议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投资方式、责任、义务及利益分配形式,即渔农社员所需养殖资金的70%由养殖者自筹,其余30%由联合社解决,其中技术员以资金形式入股2—5%;同时,做为科技特派员一方的灵汉渔业联合社,对渔农社员实行“四包”,即“包质量、包产量、包成本、包最低亩利润”,渔农社员必须不折不扣的配合科技特派员执行“四统一分”管理办法和“目标管理”,如果渔农社员的池塘养殖效益低于合同规定的最低利润标准,差额部分由联合社总部给予补偿;如果渔农社员的池塘养殖效益好,高于合同规定的最低利润标准,联合社根据超出利润金额的数量进行分级、按比例提留,做为生产基金和分红股金。由于渔农社员、联合社、技术员的投资按股份计算,规定了各方的责、权、利,将各方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增强了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调动了他们搞好服务的积极性,也增加了渔农社员对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任度,更好地执行“四统一分”管理办法,共同实现“目标管理”所定指标,从而使养殖效益不断提高。
4、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搞好销售服务。联合社利用自身生产绿色水产品的优势,集中财力、物力加强了水产品市场网络建设。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增加运输设备20余台(套),在兰州、平凉、包头、西宁、呼市等地建立了20余家水产品配送中心及相应的“品牌”直销店,以中心辐射带动连锁经营,在银川市八个社区建立小额水产品配送及餐饮连锁店,配以相应的服务体系,进行水产品的加工、半加工、送货上门、送餐到家等服务。形成了一个集信息搜集和传递、鲜鱼长途保鲜运输、各销售网点批发配送为一体的市场销售网络,以“灵汉”为品牌,提高宁夏水产品的知名度。由于有比较健全的销售网络,从而使该区鲜鱼销售市场不断拓展,为渔农解决了后顾之忧。
总结联合社成功发展的经验,一是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科学管理贯穿联合社发展的始终,三是搞好销售服务是联合社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四是狠抓基地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联合社的每一项管理办法和操作技术都首先在自己的基地实行,成功后组织周边从渔农民现场观摩学习,以此带动从渔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