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综合信息

山西省晋中市特色渔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日期:2006-03-31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十五以来,晋中水产工作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抓创新调结构,强管理上台阶,在名优特新养殖上下功夫,求突破,初步形成了大银鱼、观赏鱼、冷水鱼三大养殖群,有效提高了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据统计,2005年名优品种产值到达760万元,占渔业总产值的52.4%,促进了增产增收,带动了晋中渔业的整体发展。

  一是以榆社云竹水库为主体的库区大银鱼养殖群。1996年银鱼推广项目在榆社云竹水库试验成功后,水产部门积极进行银鱼移植增殖技术推广,在太谷郭堡、祁县子洪形成稳定产量,养殖水面达到1万余亩。同时人工孵化技术逐步成熟,连续三年人工受精卵产量超过1亿粒,不仅满足了本地需求,而且远销河北等地,创收15万元。形成了集引种、捕捞、加工、冷冻、储运于一体的库区银鱼生产群。

  二是以榆次东赵渔场为龙头的平川观赏鱼养殖群。榆次东赵渔场以工厂化模式,实施花雕、石斑名优品种养殖和罗汉鱼等10余个观赏鱼种的养殖,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同时辐射带动了附近5个渔场的品种更新。太谷明光农业科技园区、榆次使赵、源涡、直隶庄等地先后引进观赏鱼苗种、技术,从事观赏鱼养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该市较大观赏鱼养殖场达到8个,年销售观赏100万尾,产值500万元,成为该市渔业生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以和顺海眼寺渔场为典型的东山冷水鱼养殖群。2004年,和顺海眼寺以当地大户胡富林为首的5户渔民,以股份制形式投入资金40余万元,建起2300平米流水养殖池,引进鱼种2.7万尾,进行虹鳟鱼和鲟鱼养殖。渔场的建成带动了沿清障河东源下游的马连曲、牛庄等四村开发冷泉水养殖虹鳟鱼的积极性,当地农户利用自筹资金和当地扶贫资金,对清障河东源进行梯级开发。此外东山左权菜园、拐儿、滩里、下武,昔阳水磨头等地,利用冷水资源从事虹鳟鱼养殖,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冷水鱼养殖场达到8个,养殖水面1万余平米,年均产量100余吨,产值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