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大力实施“一条鱼”工程
“十五”期间,茂名市的海洋与渔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全市水产品产量85.6万吨、产值42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87亿元,渔民人均收入5616元,海洋产业总产值78.5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32.3%、36.1 %、40%、3.6%和56.7%,同时也显现了一批看点亮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看点亮点就是茂名实施“一条鱼”工程的典型——罗非鱼。近二年来,已有近30个省内外的考察团到茂名参观考察罗非鱼产业的建设发展情况,其中在去年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亭率领的全国人大农委会立法调研组到该市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进行立法调研时,也是专门到罗非鱼养殖场(企业)进行调研,李珠江局长也先后两次考察了茂名的罗非鱼,各方均给予了茂名罗非鱼较高的评价和肯定。
自“十五”期初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实施“一条鱼”工程以来,茂名市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突出抓好主导品种,发展支柱产业,布局重点区域,培育龙头示范带动,推进产业化经营,致力把罗非鱼产业做大做强,努力实现李珠江局长提出的“开发一个品种,深化一门科学,形成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2005年,茂名市的罗非鱼养殖产量达15.2万吨,约占全省的1/3,全国的1/6,全球的1/12,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基地。随着罗非鱼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一大批农户从事罗非鱼养殖走上了致富奔康之路,并带旺了加工、出口、销售、运输、技术服务等相关行业,最为突出的是去年因这条鱼还出现了一个全国劳动模范。养殖罗非鱼成为茂名广大农民朋友致富的首选产业,目前,全市约有6万农村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罗非鱼的养殖、捕捞、加工、销售、运输等行业,劳均收入超过1.5万元,罗非鱼产业为建设茂名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实施“一条鱼”工程,打造强势罗非鱼产业基地过程中,我们有几点基本做法和粗浅体会:
一、科学定位,发挥优势,选准“一条鱼”的主攻方向。
茂名养殖的鱼虾种类繁多,实施“一条鱼一条虾”工程不可能很多品种一齐上,必须根据茂名特点选准品种,重点突破,才能取得成功。茂名地处粤西,属于欠发达区域,发展资金不充裕,市场流通渠道也不宽广,但茂名的渔业特别是淡水养殖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淡水养殖的环境也得天独厚。茂名地处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长冬暖,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为23℃左右,除山区高山地区外,冬天基本无霜冻,非常适合罗非鱼这样的热带性鱼类生长。茂名的河川众多,全市有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的39条,河流总面积229.18平方公里,粤西最大的河流鉴江贯穿全市。此外,还有大中型山塘水库3476宗,面积达25万亩,以及近20万亩的淡水养殖池塘。茂名养罗非鱼有较长的历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养殖经验,水源、气候、地域、人和等的优势,遇上国际国内市场对罗非鱼的快速增长需求的有利机遇,罗非鱼这条鱼理所当然成为茂名实施“一条鱼”工程的不二之选,也可以说是我们茂名渔业人慧眼识“鱼”的结果。
二、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合力打造强势罗非鱼产业基地。
实施“一条鱼”工程过程中,针对茂名各地环境条件的异同,我们提出了发展山区、丘陵、平原、海洋特色渔业的工作思路,也就是山区生态精品化,丘陵集约化,平原、海洋基地化。茂名中南部是鉴江河中下游冲积形成的小平原,土壤肥沃,保水性好,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无污染,而且处在高州、化州、茂南三地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交通便利,电力充足,信息灵通,是发展罗非鱼生产的理想区域。为此,我们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的构想,这个构想得到了周镇宏书记、罗荫国市长及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各县、市、区也积极响应,要求扩大区域范围,周镇宏书记亲自到罗非鱼“金三角”区域调研,提出了要打造全球最大罗非鱼产业基地的指示。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市性的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建设工作会议,还多次召开渔业、农业、外贸、财政、国土、水务、商检等有关部门领导会议,研究如何解决加快罗非鱼产业发展问题,并且出台了《建设茂名市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方案》,罗非鱼“金三角”基地的范围也由最初设想的12个镇扩大到23个镇(街道办),市委、市政府对一条鱼这样重视是前所未有的。为了一条罗非鱼工程,全社会都动起来。正是因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建设三年来,成效显著,全市罗非鱼养殖面积和产量、产值分别增加了2.15万亩、2.2万吨、1.54亿元;建成了2家省级罗非鱼良种场(其中一家已批准筹建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4家市级罗非鱼良种场,罗非鱼鱼苗产量达5亿尾;罗非鱼加工厂2家,在建4家,年加工出口罗非鱼产品4000多吨,创汇约3000多万美元,形成了种苗、养殖、加工、出口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良好格局,罗非鱼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三、立足创新,科技引领,不断提高罗非鱼养殖水平和效益。
创新是每一个产业发展壮大的源泉和动力。罗非鱼的养殖门槛并不高,是一个比较容易养殖的品种,要保持领先的优势,就要不断创新,不断挖潜。近几年来,我们围绕提高罗非鱼的种质、提高单位水体的养殖产量、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和精深加工等一系列关键环节,与有关科研院校(所)合作开展了全省重大科技兴渔招标项目《优质罗非鱼健康养殖及产业化生产技术》,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优质罗非鱼加工技术集成产业化》、《优质奥尼罗非鱼鱼种选育基地建设》,以及《全雄性罗非鱼制种及养殖高产技术推广》、《水库高产高效养鱼技术推广》等一系列项目的技术研究与推广,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确保了茂名罗非鱼种苗繁育及养殖技术上的领先地位。种苗繁育方面,拥有一家在建的国家级良种场和一家省级良种场,引进开发了奥本品系、吉富品系这两种目前国内最优良的罗非鱼品种,种苗畅销省内外,并出口到东南亚,供不应求。成鱼养殖方面,率先采用了“三级”养殖法,缩短了养殖生产周期,亩产吨鱼已相当普遍,更是创下了亩产3.5吨的最高记录,养殖成本控制在每公斤4元左右,这意味着一条商品规格罗非鱼可以赚3—4元。特别是在山塘水库开发罗非鱼养殖方面更是独树一帜,率先解决了大水面养殖技术和困扰山塘水库捕鱼难的问题,良好的养殖效益,使长期以来闲置的山塘水库(非饮用水源)成为了抢手货,引发了山塘水库养殖热,掀起了茂名罗非鱼养殖的新高潮。
四、狠抓质量,健全体系,争创罗非鱼世界品牌。
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要在日趋激烈的渔业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壮大发展,就要有过硬的质量,值得信赖的品牌。围绕罗非鱼的质量和品牌,我们着力抓好四大体系的建设:一是水产种苗体系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的罗非鱼良种场,积极引进、驯化、提纯、复壮罗非鱼亲本,不断提高罗非鱼种苗繁育的技术水平和种苗质量,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品优性良的罗非鱼种苗。茂名的“三高奥雄”牌罗非鱼鱼苗和成鱼先后于前年和去年被评为广东省品牌产品,树立了茂名罗非鱼的良好品牌。二是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市、区技术推广部门的软硬件建设,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塘头,指导养殖户发展生产,为养殖户提供种苗、饲料、销售相关信息;组织专家教授深入养殖重点镇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广大养殖户的技术素质和养殖科技含量,能够会养鱼、养好鱼;组建罗非鱼协会,及时互通供求信息,协调和维护行业的利益。三是加工流通体系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佳辉、绿园等罗非鱼加工出口龙头企业,获取输美水产品HACCP认证和欧盟注册登记,为茂名罗非鱼进军国际市场取得了通行证,改善了加工出口滞后的状况,拓宽了国际市场渠道,同时大力开拓国内东北、西北罗非鱼条冻产品市场,通过开拓两个市场,能出口的出口,不能出口的内销也抢手,茂名的罗非鱼一条不剩,确保了茂名罗非鱼产销两旺的局面。四是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积极向养殖户宣传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等健康的养殖方式,逐步改变传统的立体养殖方式,适应世贸规则和市场准入制的要求;积极开展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规范养殖户使用饲料、药物,确保罗非鱼产品的食用安全。目前茂名已有13个罗非鱼养殖基地取得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20多个养殖场在商检局进行了出口水产品养殖场备案登记,建成了一个罗非鱼出口原料示范基地、1个罗非鱼养殖HACCP体系建设试点基地。该省海洋与渔业局每年组织进行的抽检表明,茂名罗非鱼是完全合格的,质量是令人信服的。正是这样,吸引了省内外30多家罗非鱼加工企业前来收购加工,每年采购鲜活罗非鱼约8万吨,且在其出口产品的原料原产地标示为“广东茂名”,从而使茂名罗非鱼在世界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这几年来茂名的罗非鱼吊起来卖,是买家求卖家而不是卖家求买家,这叫做风水轮流转。
茂名在实施“一条鱼”工程,发展罗非鱼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兄弟市相比,我们的渔业发展水平还有差距,兄弟市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欢迎同行们到茂名指导,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把该省罗非鱼产业做大做强。我们将继续努力,根据茂名的特点,努力实施“一条鱼、一条虾、一串蚝、一只龟”的工程,选择一些支柱品种再度有所突破,以推动渔业产业的高素质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十五”期初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实施“一条鱼”工程以来,茂名市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突出抓好主导品种,发展支柱产业,布局重点区域,培育龙头示范带动,推进产业化经营,致力把罗非鱼产业做大做强,努力实现李珠江局长提出的“开发一个品种,深化一门科学,形成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2005年,茂名市的罗非鱼养殖产量达15.2万吨,约占全省的1/3,全国的1/6,全球的1/12,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基地。随着罗非鱼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一大批农户从事罗非鱼养殖走上了致富奔康之路,并带旺了加工、出口、销售、运输、技术服务等相关行业,最为突出的是去年因这条鱼还出现了一个全国劳动模范。养殖罗非鱼成为茂名广大农民朋友致富的首选产业,目前,全市约有6万农村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罗非鱼的养殖、捕捞、加工、销售、运输等行业,劳均收入超过1.5万元,罗非鱼产业为建设茂名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实施“一条鱼”工程,打造强势罗非鱼产业基地过程中,我们有几点基本做法和粗浅体会:
一、科学定位,发挥优势,选准“一条鱼”的主攻方向。
茂名养殖的鱼虾种类繁多,实施“一条鱼一条虾”工程不可能很多品种一齐上,必须根据茂名特点选准品种,重点突破,才能取得成功。茂名地处粤西,属于欠发达区域,发展资金不充裕,市场流通渠道也不宽广,但茂名的渔业特别是淡水养殖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淡水养殖的环境也得天独厚。茂名地处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长冬暖,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为23℃左右,除山区高山地区外,冬天基本无霜冻,非常适合罗非鱼这样的热带性鱼类生长。茂名的河川众多,全市有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的39条,河流总面积229.18平方公里,粤西最大的河流鉴江贯穿全市。此外,还有大中型山塘水库3476宗,面积达25万亩,以及近20万亩的淡水养殖池塘。茂名养罗非鱼有较长的历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养殖经验,水源、气候、地域、人和等的优势,遇上国际国内市场对罗非鱼的快速增长需求的有利机遇,罗非鱼这条鱼理所当然成为茂名实施“一条鱼”工程的不二之选,也可以说是我们茂名渔业人慧眼识“鱼”的结果。
二、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合力打造强势罗非鱼产业基地。
实施“一条鱼”工程过程中,针对茂名各地环境条件的异同,我们提出了发展山区、丘陵、平原、海洋特色渔业的工作思路,也就是山区生态精品化,丘陵集约化,平原、海洋基地化。茂名中南部是鉴江河中下游冲积形成的小平原,土壤肥沃,保水性好,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无污染,而且处在高州、化州、茂南三地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交通便利,电力充足,信息灵通,是发展罗非鱼生产的理想区域。为此,我们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的构想,这个构想得到了周镇宏书记、罗荫国市长及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各县、市、区也积极响应,要求扩大区域范围,周镇宏书记亲自到罗非鱼“金三角”区域调研,提出了要打造全球最大罗非鱼产业基地的指示。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市性的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建设工作会议,还多次召开渔业、农业、外贸、财政、国土、水务、商检等有关部门领导会议,研究如何解决加快罗非鱼产业发展问题,并且出台了《建设茂名市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方案》,罗非鱼“金三角”基地的范围也由最初设想的12个镇扩大到23个镇(街道办),市委、市政府对一条鱼这样重视是前所未有的。为了一条罗非鱼工程,全社会都动起来。正是因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罗非鱼“金三角”产业基地建设三年来,成效显著,全市罗非鱼养殖面积和产量、产值分别增加了2.15万亩、2.2万吨、1.54亿元;建成了2家省级罗非鱼良种场(其中一家已批准筹建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4家市级罗非鱼良种场,罗非鱼鱼苗产量达5亿尾;罗非鱼加工厂2家,在建4家,年加工出口罗非鱼产品4000多吨,创汇约3000多万美元,形成了种苗、养殖、加工、出口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良好格局,罗非鱼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三、立足创新,科技引领,不断提高罗非鱼养殖水平和效益。
创新是每一个产业发展壮大的源泉和动力。罗非鱼的养殖门槛并不高,是一个比较容易养殖的品种,要保持领先的优势,就要不断创新,不断挖潜。近几年来,我们围绕提高罗非鱼的种质、提高单位水体的养殖产量、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和精深加工等一系列关键环节,与有关科研院校(所)合作开展了全省重大科技兴渔招标项目《优质罗非鱼健康养殖及产业化生产技术》,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优质罗非鱼加工技术集成产业化》、《优质奥尼罗非鱼鱼种选育基地建设》,以及《全雄性罗非鱼制种及养殖高产技术推广》、《水库高产高效养鱼技术推广》等一系列项目的技术研究与推广,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确保了茂名罗非鱼种苗繁育及养殖技术上的领先地位。种苗繁育方面,拥有一家在建的国家级良种场和一家省级良种场,引进开发了奥本品系、吉富品系这两种目前国内最优良的罗非鱼品种,种苗畅销省内外,并出口到东南亚,供不应求。成鱼养殖方面,率先采用了“三级”养殖法,缩短了养殖生产周期,亩产吨鱼已相当普遍,更是创下了亩产3.5吨的最高记录,养殖成本控制在每公斤4元左右,这意味着一条商品规格罗非鱼可以赚3—4元。特别是在山塘水库开发罗非鱼养殖方面更是独树一帜,率先解决了大水面养殖技术和困扰山塘水库捕鱼难的问题,良好的养殖效益,使长期以来闲置的山塘水库(非饮用水源)成为了抢手货,引发了山塘水库养殖热,掀起了茂名罗非鱼养殖的新高潮。
四、狠抓质量,健全体系,争创罗非鱼世界品牌。
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要在日趋激烈的渔业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壮大发展,就要有过硬的质量,值得信赖的品牌。围绕罗非鱼的质量和品牌,我们着力抓好四大体系的建设:一是水产种苗体系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的罗非鱼良种场,积极引进、驯化、提纯、复壮罗非鱼亲本,不断提高罗非鱼种苗繁育的技术水平和种苗质量,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品优性良的罗非鱼种苗。茂名的“三高奥雄”牌罗非鱼鱼苗和成鱼先后于前年和去年被评为广东省品牌产品,树立了茂名罗非鱼的良好品牌。二是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市、区技术推广部门的软硬件建设,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塘头,指导养殖户发展生产,为养殖户提供种苗、饲料、销售相关信息;组织专家教授深入养殖重点镇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广大养殖户的技术素质和养殖科技含量,能够会养鱼、养好鱼;组建罗非鱼协会,及时互通供求信息,协调和维护行业的利益。三是加工流通体系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佳辉、绿园等罗非鱼加工出口龙头企业,获取输美水产品HACCP认证和欧盟注册登记,为茂名罗非鱼进军国际市场取得了通行证,改善了加工出口滞后的状况,拓宽了国际市场渠道,同时大力开拓国内东北、西北罗非鱼条冻产品市场,通过开拓两个市场,能出口的出口,不能出口的内销也抢手,茂名的罗非鱼一条不剩,确保了茂名罗非鱼产销两旺的局面。四是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积极向养殖户宣传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等健康的养殖方式,逐步改变传统的立体养殖方式,适应世贸规则和市场准入制的要求;积极开展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规范养殖户使用饲料、药物,确保罗非鱼产品的食用安全。目前茂名已有13个罗非鱼养殖基地取得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20多个养殖场在商检局进行了出口水产品养殖场备案登记,建成了一个罗非鱼出口原料示范基地、1个罗非鱼养殖HACCP体系建设试点基地。该省海洋与渔业局每年组织进行的抽检表明,茂名罗非鱼是完全合格的,质量是令人信服的。正是这样,吸引了省内外30多家罗非鱼加工企业前来收购加工,每年采购鲜活罗非鱼约8万吨,且在其出口产品的原料原产地标示为“广东茂名”,从而使茂名罗非鱼在世界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这几年来茂名的罗非鱼吊起来卖,是买家求卖家而不是卖家求买家,这叫做风水轮流转。
茂名在实施“一条鱼”工程,发展罗非鱼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兄弟市相比,我们的渔业发展水平还有差距,兄弟市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欢迎同行们到茂名指导,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把该省罗非鱼产业做大做强。我们将继续努力,根据茂名的特点,努力实施“一条鱼、一条虾、一串蚝、一只龟”的工程,选择一些支柱品种再度有所突破,以推动渔业产业的高素质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