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综合信息

湖北荆州开始实施水产壮大工程

日期:2007-03-06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水产业是湖北荆州市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为加快发展,该市市委、政府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全市实施水产业壮大工程,以实现渔业现代化为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促进全市渔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规划目标是:2007年全市水产品总产达到73万吨,渔业产值达到68亿元;力争到201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达到100万吨,渔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实现水产“双百”目标。

  一、扩大精养面积,提高水域生产力。加大对水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再掀渔业“三改一建”热潮,切实抓好精养鱼池的开挖和现有鱼池的配套改造升级,积极发展立体生态渔业,提高水域生产力。今年全市要以四湖流域为重点,利用低湖田开挖精养鱼池5万亩,改造精养鱼池和塘堰15万亩,发展大湖养殖2万亩,全市养殖面积达到173万亩,新增7万亩。大力推进优势水产板块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市建成“四个一百万”渔业基地,即以精养为主的100万亩池塘渔业基地、以“观鱼、玩鱼”等休闲渔业为主的100万亩湖库渔业基地、以野生寄养小龙虾为主的100万亩稻田渔业基地、以工厂化养殖为主的100万平方米城郊设施渔业基地。

  二、狠抓结构调整,提高渔业经济效益。积极调整养殖结构,着力推广高效养殖模式,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加大优质鱼放养比例,突出发展黄鳝、长吻鮠、鳜鱼、黄颡鱼、河蟹等名特品种,优质鱼比例达到70%以上,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特别要抓好小龙虾野生寄养,力争实现突破性发展,今年全市推广面积达到24万亩,2008年达到30万亩,2009年达到50万亩。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垂钓渔业等新兴产业,多渠道增加渔民收入。

  三、发展健康养殖,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抓紧制定或修订水产品生产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实现“从水域到餐桌”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继续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创建活动,推广健康生态养殖理念和养殖方式,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强化品牌意识,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造荆州水产品牌。特别要抓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水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四、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尤其是要突破性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开发多样化水产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增加水产品附加值,带动水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重点培植10个水产品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培育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培,大力推行“龙头+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努力提高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五、加强渔政管理,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行渔业养殖证制度,加强渔业水域保护,严禁非法侵占、拍卖重要渔业水域。全面落实《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行动纲要》,加强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和经济鱼类的幼体保护,坚持不懈地抓好长江禁渔工作,保护好渔业资源。加强渔业养殖水域的环境监测,查处渔业污染案件,维护生态平衡。从严查处渔业违法案件,切实保护渔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渔政渔港监督、渔船检验和渔业安全管理工作,构建“平安渔业”。通过依法治渔,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