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阳全力打造渔业出口基地
湖北省长阳县属山区库区,清江穿境而过,发展库区渔业条件得天独厚。全县有养殖水面13.6万亩,网箱养殖面积248亩,水产品产量3.2万吨。长阳虽是产量小县,但他们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狠抓标准化生产,努力打造清江鱼品牌,为出口汇提供了优质原料。
正确引导,切实提高标准化生产责任意识。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水产局、农业局、畜牧局、科技局、质监局、工商局、移民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制定标准化生产及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二是科学规划,保障良好的水质环境。该县水产局聘请专家科学制定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清江库区水产发展规划》并于2006年1月开始实施,规划要求严格按500亩水面设置1亩精养网箱的标准控制规模,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三是广泛宣传,提高养殖户标准化生产意识。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和在县电视台开办专栏等形式,全力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养殖户年人均接受技术培训6次以上,提高了养殖户标准化生产水平和意识。
强化措施,全面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
一是高标准建立网箱养殖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从苗种进箱、鱼病防治、日常管理到成鱼销售等养殖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生产示范,示范面积达48亩(1860只网箱),有力的推动了该县网箱养殖向高效、生态型转变;
二是不断修订和完善水产业发展地方标准。该县水产局制订了《清江库区网箱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斑点叉尾鮰无公害网箱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等网箱养殖标准。同时根据国际市场上最新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更新了《斑点叉尾鮰禁用药物清单》、《斑点叉尾鮰建议用药清单》,并将各项标准制成技术资料逐一发放到各养殖户手中;
三是鱼病全面实行处方制。在鱼病发生时,对鱼病治疗实行“三原则”管理,即处方员资格认定原则、凭处方售药原则、按处方用药原则。养殖户凭具有处方员资格的技术人员开具的处方到渔药经营单位购买处方药,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正确的用法用量使用药物,同时建立用药记录;
四是强化网箱日常监管,要求养殖户每天如实填写《网箱养殖日志》,对用药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县水产部门、县清江水产协会不定期对养殖日志进行抽查,对未建立日志或不认真填写日志者令其限期整改,屡教不改者将被工商、商检等部门采取强制手段限制其产品进入市场流通;
五是严格水产投入品管理。该县要求,对进入市场销售的水产投入品,必须先到县清江水产协会登记备案,每批次进行取样封存便于溯源,并要求经销商必须与县清江水产协会签订质量保证书,方可进入市场流通。同时与商检、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联手,不定期对市场上的投入品进行抽检,发现有不合格产品和违禁产品,按国家有关规定严肃惩处,予以销毁或清理出市场,从源头上切断违禁投入品的流入;
六是积极开展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该县有7个养殖基地获得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证书,认定面积10.5万亩,占库区可养水面的90%以上,12个水产品获无公害认定和认证,两类清江鱼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
规范服务,确保水产标准化的实施收到实效。
一是建立“渔业科技110”联动服务体系,将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创新小组、鱼病服务小分队等实行联合办公,各成员间相互协作,各自发挥优势。与此同时,通过建立技术服务和鱼病求助热线、利用清江水产网收集鱼病信息和发布鱼病预警信息、广泛开展疑难鱼病攻关以及实行与养殖户“零距离”服务等措施,为养殖户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二是完善鱼病预警体系。通过下发技术传单或利用移动、联通的短信网络,及时发布鱼病预警信息。分别在3月、5月、6月、8月库区养殖鱼病高发期前,将易发鱼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印制成传单发送到养殖户手中,同时将鱼病警报信息以短消息的形式向全县发送,让养殖户尽早进行预防;
三是实施大规模鱼病联防联治,提高鱼病防治效果。由于网箱养殖具有高密度和水体整体联通的特点,使得鱼病极易相互传染,今年5月份,库区区域性发生鮰鱼烂头烂尾和腐皮病,县水产局和水产协会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迅速制定联防联治方法,确立了“统一防治药品、统一用药方法、统一施药时间”的方案,很快控制了病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
四是研制清江鱼专供标识。为清江鱼产品配发身份证,每条鱼明确有专一的识别码,同时在清江水产网上建立清江鱼产品网上查询数据库,使消费者能方便地查明所购买的清江鱼产品的真实产地、质量状况、生产单位等信息,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清江鱼品牌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