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综合信息

湖北省创建水产大县纪略

日期:2007-11-05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政策引导

  一个产业的兴旺发达,首先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呵护。

  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养殖业发展的政策举措。7月8日,省政府专题会议决定:省财政安排2600万元资金扶持26个重点水产县市发展水产板块,安排400万元用于水产特色种苗基地建设;2008年省财政新增预算5000万元,扶持包括水产在内的农业板块建设;几项加起来,扶持水产资金在7500万元以上。省农业厅就创建工作具体安排。重视程度之高,扶持力度之大,在全省历史上从未有过。

  潜江市政府出台《潜江市鼓励市外客商投资优惠办法》、《出口创汇奖励办法》等政策,明确提出,投资农副产品加工的企业,享受与外商投资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从土地、税收、电力、信贷等方面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给予扶持。成立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和水产加工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制订水产品加工园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先后投资近3亿元,对园区基础设施实行“七通一平”(通路、通电、通上水、通下水、通讯、通有线电视、通管道煤气及场地平整),建设标准化厂房。同时,对水产品加工重点企业实行驻点制度,不断优化经济环境,在全市上下形成扶持水产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去年该市拿出资金80万元,按照每亩10元的标准,对发展野生小龙虾养殖的镇、处给予奖励,今年又将按照每亩40元的标准,对发展鮰鱼养殖的镇、处给予奖励,同时各镇、处也制定了扶持和鼓励措施。

  洪湖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水产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关于又好又快发展现代水产业的意见》和《洪湖市水产发展“十一五”规划调整方案及2007年水产板块建设实施方案》,该市政府办公室又出台了《关于实施水产精品名牌战略工作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关于扶持水产龙头企业发展促进水产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的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河蟹养殖的意见》等五个意见,市财政局、信用联社、供电公司、发改局、交通局、农业局、水利局、科技局等市水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分别出台了《进一步支持水产业发展的通知》和相关文件。该市政府还明文规定,在规划区范围内按标准连片开发鱼池的农户,可享有每亩1000元的信用贷款扶持。集中连片新开发达万亩以上的示范区,按每亩10元标准以奖代补,用于硬件建设。对能完成当年开发任务的乡镇一把手,奖励2000元至3000元。对积极申报绿色食品并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企业,每证奖励1万元;水产品商标达到省级知名品牌的,每个品种奖励2万元;达到国家级知名品牌的,每个品种奖励5万元等。

  鄂州市政府每年从小农水产资金中拿出30万元,奖励发展武昌鱼、小龙虾养殖专业村以及产值过百万的养殖大户。重点培育拥有“一片养殖鱼塘、一个休闲园区、一个名特水产品生产的企业”、产值过百万元的示范户10家。

  监利县召开专题会议,强调金融、信贷部门要加大贷款扶持力度,县农村信用联社要将每年6亿元农业贷款重点倾斜水产养殖业,对集中连片开发精养鱼池的农户,给予每亩1000元的信贷扶持,且每年对水产业的小额农贷递增2亿元;县里对连片开发精养鱼池的,每亩给予200元以奖代补。

  龙头带动

  产业链条要延伸,需要龙头企业来帮忙。

  潜江市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大力发展招商引资,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加工企业落户潜江、留在潜江,为实现水产产业化经营搭桥铺路,目前以熊口、浩口、后湖为核心,建立了三大水产品加工园区。目前,潜江市拥有9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其中华山、莱克是“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企业拥有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年加工能力过10万吨,可生产整肢虾、虾仁、鱼片等10多个系列、60多个产品。同时与之配套的水产板块基地建设面积过20万亩。

  潜江市在不断完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模式,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由企业承诺保底收购价格,农民按合同进行生产,企业按合同组织收购,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产销关系。今年华山公司与莱克公司就鮰鱼养殖,分别与农民签订订单近千份。通过水产品加工,全市每年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0余人,人均发放工资6000余元。

  仙桃市紧抓龙头,延伸产业链条。该市把兴办水产加工作为发展水产经济的重头戏来抓,培育和引进大小水产品加工企业15家,年加工能力过5万吨。重点扶持以淡水鱼加工为主的“外婆家”及以虾仁加工的沔阳三蒸等四家企业。年加工小龙虾3000吨、产虾仁500吨。正在兴建以水产加工为主的海圣食品加工厂及鹏鑫食品加工厂,两厂年加工能力均超过10000吨。

  鄂州紧紧围绕武昌鱼品牌,抓住“鄂州武昌鱼”原产地证明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契机,组建武昌鱼协会,进一步整合资源、整合品牌,突破性地发展水产加工业。该市积极规划筹建鄂州水产加工园区,重点扶持武昌鱼和振源等有规模和实力的水产加工企业,力争水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同时强化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注册登记力度,积极创建中国名牌水产品。

  浠水县的湖北神鹭水产品有限公司,主要加工淡水鱼类系列、小龙虾系列、河虾系列、美国斑点叉尾鮰系列产品,产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总投资8000万元。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创汇500万美金。全部项目建成后,年加工能力将达到10000吨,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创汇1000万美金,用工达到1500人。

  苗种突破

  苗种一直是制约水产养殖的一大瓶颈。这对于致力于打造中国第一淡水产品强市的洪湖来说,问题尤为迫切。仅河蟹苗种,该市每年要到江苏、上海外采15亿只以上。

  为了提高洪湖市苗种自给率和品种的自主创新能力,今年该市重点培植了金地公司、六合公司、长江公司、通泰渔业等10大苗种繁育基地,较好地缓解了蟹苗、鳜鱼苗完全外采的状况。

  面对小龙虾迅猛发展势头,为了缓解年底稻谷收割后虾种供给不足的矛盾,洪湖市动员渔民自养自留,捕大留小,租田囤种,全市今年囤种近20万公斤,年底虾稻连作、虾蟹混养等养殖模式可望突破30万亩。

  枝江市着力建设万亩苗种培育基地,为三峡库区及清江库区提供优良充足的鮰鱼苗种,核心区3000亩已建设完成,并通过省农业厅的验收。该项目建成后,年可生产鮰鱼苗5000万尾,1000万尾优质鱼种,3000吨优质鮰鱼。

  潜江市还积极实施苗种生产许可制度。对全市符合技术标准和质量安全的苗种生产企业依法发放《苗种生产许可证》,对不合格的苗种生产企业依法进行取缔。

  服务完善

  解决水产品季节性梗阻问题,各地都在积极探索。

   洪湖市着力加强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通过招商引资,闽商老板林国雅拟在洪湖规划投资亿元,兴建一座全国一流的标准化国家级水产品原产地批发大市场。目前,前期规划、征地等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可望近期破土动工,竣工后的大市场年水产品交易额将突破15亿元。

  鄂州市充分利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科技提升行动”和“阳光工程”这个平台,授牌重点联系500个渔业科技示范户,加大培训水产新品种养殖、新模式推广、新技术普及力度,推广十大精养高效模式是:野生小龙虾寄养、种青(草)养殖、“三机配套”高效养殖(三机:增氧机、投饵机、清淤机)、鱼—珠立体养殖、鱼—鸭混合养殖、湖泊鱼蟹混养、池塘湖泊网箱养鳝、鱼—猪、鱼—禽、鱼—沼、鱼—菜等复合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努力提高渔民的科技素质和养殖水平。

  2004年9月,由枝江市水产养殖生产者、水产品流通经纪人和中介组织、个人水产品加工企业自愿组成的渔业专业合作社——枝江市水产品产销协会依法成立。协会专门制定了鮰鱼生产“五统一”的养殖规范。即:统一苗种供应,统一饲料供应,统一药物使用,统一养殖管理,统一回收鱼产品。大力推广应用“四改”、“六化”的精养鱼塘生产技术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该市渔业生产能力,极大地推动了池塘养殖产量的迅速大幅提高和养殖品种的结构优化,枝江全市池塘养殖单产,由过去的亩产50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以上,指导渔民健康养殖,综合防治鱼病,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该协会立足重庆、万州、安徽、河南等先前开发的市场,大力开辟江西赣州、南昌、九江、景德镇等新市场,2006年,向以上地区共销售活鲜鱼3万余吨。建设与外销相配套的配送中心,解决好活鲜鱼运输难题。协会网络有10吨以上鲜活鱼专用运输车辆286台,可常年为鲜活鱼运输服务。至目前为止,协会服务范围覆盖全市11万多亩养殖水面,直接或间接服务渔民8000余户,3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