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08年水产工作要点
湖北省荆门市2008年水产工作将围绕健康养殖、创新调整、板块建设、质量安全、大县创建、农民增收的发展主题,主抓十项工作,努力推进荆门渔业经济的大飞跃。
1、围绕科技兴渔,抓入户推广。按照科技兴渔的总体要求,做好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新方式等“四新”普及工作,切实抓好5个推广。一是推广科技示范户1万户,其中核心户达到2180户,建立示范镇4个,示范村10个。二是推广优势品种14个。即:回鱼、河蟹、龙虾、鳝鱼、鳜鱼、鳙鱼、银鱼、鲫鱼、甲鱼、鲟鱼、鲈鱼、桂鱼、乌龟、银鱼。三是推广高效模式10种。即:水库网箱养鱼、湖泊围栏养蟹、稻虾连片、鱼禽配套、鱼莲共生、鱼+猪+沼气结合、2:8放养模式、龟鳖生态养殖、种青养鱼和工厂化流水养殖。四是推广实用技术10项。即:野生龙虾寄生养殖技术、网箱养鳝技术、种青养鱼技术、2:8模式养殖技术、网箱鮰鱼养殖技术、水产健康养殖投饵施肥技术、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大湖河蟹养殖技术、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中华鳖仿野生养殖技术。五是推广生物鱼肥1万吨。根据无公害养殖要求,2008年要在全市推广生物渔肥1万吨,力争五年达到10万吨。
2、依托五大板块,抓特色产业。围绕长湖圈、汉江线、漳河园、城郊区、永兴片等五大水产板块抓好八个产业。实现产量14.45万吨,力争八大产业占全省相应产业的前三位。即:龟鳖。力争面积增长1万亩达到4.5万亩,产量增2000吨达到7000吨,产值增1.2亿元达到4亿元,其中龟0.4亿元,鳖3.6亿元。回鱼。力争回鱼增长3000口达到1万口,产量增3000吨达到1.2万吨,产值增1300万元达到1亿元。虾蟹。力争面积增长35万亩,达到45万亩,产量增9000吨达到3万吨,产值增1亿元达到3亿元。银鱼。力争面积增5万亩达到20万亩,产量增100吨达到400吨,产值增500万元达到1000万元。鲫鱼。力争面积增5万亩达到20万亩,产量增2500吨达到5万吨,产值增1500万元达到3.5亿元。鳝鱼。力争面积增1万口达到25万口,产量增1000吨达到6000吨,产值增2000万元达到1.5亿元。鳙鱼。力争面积增10万亩达到50万亩,产量增5000吨达到3.7万吨,产值增2300万元达到2亿元。鳜鱼。力争面积增1000亩达到2000亩,产量增1000吨达到2100吨,产值增4500万元达到1亿元。
3、加大引资力度,抓加工出口。围绕东湖、宋河、漳河、南湖、城郊等五个加工园区,进一步加大引商引资力度,抓好5项工作。一是引建加工企业3家。即:湖北楚玉、沙洋食品加工园、钟祥新美香。二是扩建加工企业3家。即:启云食品、楚龙兹露、漳河水产加工。三是续建加工企业2家。即东湖食品公司、聚金源商贸公司。四是做强创汇品种5个:即:漳河银鱼、钟祥鮰鱼、荆门龙虾、长湖河蟹、东方鲟鱼。五是打造超市品牌14个。即:漳河鱼、长湖鱼、盛昌龟、老柳河鳖、长湖蟹、长湖虾、金星牌黄鳝、大东方、银鱼干、虹鳟鱼、野生草鱼、风味鱼、钉子鱼、长湖鱼糕。
4、加强企业培育,抓龙头企业。围绕繁育企业、养殖企业、加工企业和休闲企业等4类基地,抓好二大培植。一是培植10个亿元企业,即:盛昌乌龟、永兴甲鱼、楚龙滋露、德炎网箱、湖北玉林、漳河水产、后港万盛、掇刀聚金源、东方实业、金山鱼庄。二是培植18个5000万元基地。即:启云公司、立光公司、乔子湖渔场、南湖渔场、黄荡湖渔场、彭冢湖渔场、后港渔场、车桥渔场、城东协会、月亮湖市场、掇刀水产批发市场、城区好糕食品、借粮湖渔场、客店渔场、新世纪特种场、万晨贸易、华中特种繁育基地、微生物制剂场。
5、扩大养殖规模,抓大县创建。围绕“一鱼一业”“一县一品”等特色区域,按照大县创建标准,抓好5个创建。一是创建水产大县2个。即钟祥、沙洋。二是创建水产特色片3个。即京山、掇刀、东宝。三是创建水产大镇5个。即:京山永兴镇、沙洋的后港镇、毛李镇和钟祥的洋梓镇、石牌镇。四是创建水产大村10个。即:肖山、斑竹、塔湖、梅岭、同兴、借粮湖、老柳河、吴岭、车桥、杨冲。五是创建水产大户1000个。即:沙洋217个、钟祥300个、京山283个、东宝100个、掇刀100个。并使1000个水产大户户均养殖面积达到100亩以上,产量达到50吨以上,或者网箱规模达到50口(面积700m2)以上,成为农村经济的带头人。
6、加快产业发展,抓水产项目。围绕创新调整、规模渔业、水产加工、增产增收的发展主题,实施大水产发展战略,抓好3大项目。一是争取渔业发展项目。即:“三站合一”配套项目、现代渔业发展项目、车桥板块项目、渔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引进加工出口项目。二是争取生态保护项目。即:生态保护区建设项目、微生物制剂开发项目。三是争取完成验收项目。即:鱼病防治监测项目、钟祥,沙洋,京山水产板块建设项目、东湖,聚金源,加工园区水产加工建设项目。
7、完善部门职能,抓服务体系。围绕公益性、专业性、社会性三大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部门职能,抓好6大体系。一是苗种繁育。争取盛昌龟业成为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争取鲸源渔业成为省良种场。二是科技推广。即:开展科技下乡培训力争达到1000次,“四新”推广普及率力争达到95%以上。三是质量监测。建设完善沙洋、钟祥和市直“三站合一”基地。四是信息网络。抓好5个开通即:渔技信息、渔民信箱、水产网站、荆门渔业、水产专栏。五是加工流通。完善协会作用,增强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增加投入,扩大规模,使水产品年转化能力达到70%以上。六是渔政执法。落实2项优惠政策行动。即:燃油补贴发放行动、水上安全培训行动;开展4项执法检查行动。即:杜绝养殖污染检查行动、强化电、毒、炸鱼等专项整治行动、规范捕捞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违禁药物检查行动;实施5项生态保护行动。即:实施长湖、漳河拆围行动、开展春季增殖放流行动、实施“一江四库”禁渔行动、加强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争取长湖国家湿地保护区项目行动。
8、建立销售网络,抓市场流通。围绕大水产、大流通、大效益抓好3个培育。一是培育14家渔业协会。即城东水产销售协会、泗水桥龙虾养殖协会、永兴中华鳖养殖协会、京山水产协会、沙洋回鱼养殖协会、后港水产养殖销售协会,毛李水产养殖协会、钟祥网箱养殖协会、钟祥甲鱼养殖协会、洋梓水产养殖销售协会、钟祥石牌水产养殖协会、金星牌黄鳝养殖协会、车桥名优鱼养殖协会、荆门特种水产养殖协会。二是培育2家渔民专业合作社。即沙洋县合心龙虾专业合作社、新农渔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培育专业流通队伍。即:18个水产批发市场、200多辆活鱼车、7500多人的专业销售人员。
9、加强自身建设,抓行业发展。围绕新农村、新渔区和建设和谐、健康渔业的总体要求,抓好3个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即、监测、检测、防治项目基地建设、力争鲸源渔业纳入省级水产良种基地建设。二是加强新渔区建设。即:建好盛昌草龟繁育中心的省级示范新渔区建设。三是加强局属单位建设。即:推广中心、渔政处等局属单位管理机制的党性和良心建设。
10、落实优惠政策,抓保障措施。围绕渔民增收、渔业增效和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发展的步伐,抓好四项政策保障措施。一是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一份《关于加快水产业发展的意见》的政策文件,进一步建全水产服务体系,为推进现代渔业发展进程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成立二个工作小组。即:组织推广中心、生产科和鲸源渔业公司三个部门成立科技培训工作小组和组织检疫中心、生产科成立渔病防治工作小组。三是争取三项政策扶持。即:小龙虾补贴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增加贷款额度政策。四是抓好四个资金到位。即:2个水产大县创建资金到位、3个水产特色片区项目资金到位、3个特种基地扶持资金到位、1000个水产养殖大户补贴资金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