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综合信息

湖北荆州全力以赴抗旱灾

日期:2011-05-23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受冬春连旱影响,湖北省荆州市遭受50年未遇的特大旱灾,部分地区江河断流,沟渠干枯,鱼池见底,渔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

  灾情发生后,荆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5月15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分析旱情,商讨对策。会议要求水利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水源,并开启习家口闸以每秒5个流量向四湖总干渠放水。市水产局积极应对,及时成立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抗旱保增收工作方案,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水产业抗旱保生产保增收工作的紧急通知》,并组成两个工作专班,由局领导带队分赴生产一线调查灾情,指导渔业科学抗灾,确保渔业生产顺利进行,将旱灾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一是加强领导,搞好协调。灾情发生后,全市各级渔业部门把抗旱保生产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和中心工作来抓,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组建专班。全体机关干部下基层,全部公益性服务人员到一线,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指导渔民抗旱保生产,确保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水产干部和技术人员。同时,加强与电力、农业、水利等部门协调合作,全面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二是多措取水,合理用水。为缓解灾情,各地采取水库放水、江河引水、筑坝蓄水、疏渠畅水、泵站提水等多种措施,最大限度的提供渔业生产用水。监利县增购132千瓦潜水泵15台,在老江河提水用于养殖生产,在长江江段增加周沟、一弓堤、郭王家闸三座抗旱泵站从长江提水。棋盘乡组织机井队以村为单位打大井,一口井每小时可出水100吨,取水后通过沟渠曝气,再由渔民抽到鱼池中。汴河、桥市两镇打机井500多口提取地下水。公安县计划打机井776口,其中口径16公分以上的大井58口,每口县财政补贴2万元,口径小于16公分的小井718口,每口补贴1000元,目前,共有15支来自河南、安徽等地的专业打井队活跃在旱区,已完成289口,其中大井21口,小井268口。江陵县启动3万多千瓦设备从长江200多处取水点取水,在支援监利的同时缓解自身渔业旱情。洪湖市广开地下水源,目前打井2162口,组织人力在东荆河下游筑坝300米提高东荆河水位;戴家场镇投入15万元打坝,引水抗旱;滨湖办事处投入15万元,挖沟3000米,从湖心引水抗旱;燕窝镇、老湾乡及龙口镇架设10台水泵从长江提水,目前取水量15万方以上。

  三是分类指导,科学抗灾。除我局派出两个工作专班外,各县市都派出了抗旱指导技术小分队,帮助渔民掌握抗旱生产自救技术要点,分类指导渔民科学应对灾情。监利县将抗旱的八条措施以公开信的形式印发3万份到每家每户,指导渔民科学抗灾。对有水的池塘,加强日常管理,勤巡池、多投喂、及时调节水质,保证成鱼正常生长;对水源不足的池塘,适当减少饲料、肥料投用量,采取化学调水和生物调水相结合,保持水质清新,打机井加水,防止造成缺氧泛池;对水位低浅的池塘,加大种青力度,改种水生蔬菜等水生植物,弥补灾害损失;对池底裸露的池塘,抓紧实施池塘改造,配套渔业基础设施,为恢复渔业生产创造条件。全市目前共改造塘堰5000余口,面积20000多亩。

  四是力保苗种,抓牢基础。苗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当前,正是苗种生产的关键时期,各地想方设法调剂水源保繁育,使养殖急需的苗种繁育生产少受影响;对水位较浅或濒临干涸的池塘合池并塘,保证亲鱼和鱼种存活;调整繁育品种,变用水量大的四大家鱼繁殖为用水量小的名特优品种繁殖,尽量减少苗种繁育损失。

  五是强化监控,防止疫情。当前正处于鱼病的高发时期,为避免大规模疫情暴发,各地充分发挥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的作用,切实加强鱼病防控工作。开展池塘定期消毒,及时泼洒生石灰等消毒剂,防止鱼病发生;抵御外来生物侵袭,对水位较浅的鱼池水体,采取稻草人、人工驱赶等方法防范敌害生物侵害;加强预测预报,避免发生暴发性疫情。

  六是捕大留小,降低损失。为减少水体负载,缓解溶氧压力,各地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优势,做好产销对接,采取捕大留小的方式,加大成鱼销售力度,及时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商品鱼、小龙虾等捕捞出售,为规格较小的水产品留出生长空间,确保安全度旱。公安县充分利用短信和互联网及时提供和发布渔业市场信息,引导鱼池水位在0.5米以下的养殖户将水产品提前上市,减少渔业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