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汉川全力推动水产跨越式发展
2013年,湖北省汉川市水产工作坚持围绕“发展现代渔业,建设水产强市”的工作思路,以“高效、安全、生态、健康”为主线,着力抓好“五大重点”,全力推动水产跨越式发展。稳定放养水面34.6万亩,完成水产品产量16.5万吨,增长12%,渔业产值21亿元,增长8%;渔民人均纯收入11300元,增长16%;水产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
一、加快精养鱼池标准化升级改造工程,提高渔业装备能力。去冬今春,按照水、电、路、池、房、机、绿化等配套工程要求,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办法,改造老化鱼池3万亩,提高鱼池抗自然风险的能力。
二、全面推进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培育现代苗种企业。以汈汊湖、市水产良种场、华严等水产苗种繁育基地为重点,开展水产苗种“繁、育、推一体化”建设,全市苗种年生产能力达到26亿尾。二是开展水产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开展生产、用药、销售三项记录。三是推广“十大品种、十大模式”。主推河蟹、小龙虾、鳜鱼、黄鳝、黄颡全雄一号、泥鳅、团头鲂、黑尾鮊等品种,池塘虾蟹鳜生态混养、稻田养鳅、网箱养鳝、鳜鱼专养、黄颡鱼专(混)养等高效养殖模式,力争名特优养殖面积达到28万亩。四是开展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测报。迅速启动仪器设备,定期开展病害防治测报,争取列入省级“四位一体”试点县(市)。五是开展水产品质量抽检。以鳜鱼、团头鲂、泥鳅、黄鳝、小龙虾等品种为重点,从苗种生产、成鱼养殖、流通销售等多环节全程监控,加大抽检频次和力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三、推进乡镇水产推广体系建设,推动渔业科技创新。一是建立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水产岗位机制。以西江等乡镇为试点,加快建设乡镇水产推广机构,完善推广体系建设。二是培植水产科技示范户。培植15个乡镇150个水产技术示范户,建立水产养殖示范基地3个。三是开展水产科技下乡培训专题讲座。组织水产专家深入渔场开展水产技术讲座,组织水产技术指导员和养殖大户到国家、省级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培训,建立渔民养殖生产数据信息库。四是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与华中农大等科研院校开展技术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渔业科技应用率。
四、打造水产示范园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以中央财政现代农业项目资金为支撑,打造汈汊湖、华严、福星等3个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水产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4万亩。二是以国家“菜篮子”生产项目为支撑,建立“菜篮子”工程示范基地2个。三是建立28万亩板块示范基地。其中,小龙虾示范基地5万亩,蟹、虾、鳜示范基地12万亩,虾、鳝、鳅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万亩。四是建立水产品加工园区。五是建立渔业休闲示范基地。开展养殖、垂钓、餐馆、观光、娱乐于一体建设,提高渔业文化品位。六是唱响渔业品牌。以“汈汊湖”绿色水产、“天歌”螃蟹、“卓润”水产、“御驾桥”黄鳝等水产品牌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水产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全方位开展渔业资源养护区建设,提升渔业生态文明。一是开展汉江汉川段春季禁渔活动,加强汉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积极申报渔政渔港码头项目,加大渔船检测力度,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确保渔业安全生产无大事故发生;二是发挥水产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汈汊湖、老鹳湖、东西汊湖、白石湖、黄龙湖、肖严湖、许家寨湖等7个省级湖泊保护区建设;三是组织渔政人员深入江河、湖泊、沟渠等水域,开展违法渔具捕捞的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渔业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渔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