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江泥鳅喜获丰收
近年来,四川省内江市大力发展泥鳅繁育、养殖,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全市泥鳅养殖面积达5200亩,繁殖泥鳅水花50亿尾,泥鳅总产量达4087吨,总产值达1.55亿元,实现利润0.6亿元。他们的作法是: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升级。通过招商引资,积极谋划,建立了以内江市东兴区科信达鳝鱼泥鳅养殖有限公司、内江市市中区兴利农养鱼农民专业合作社、威远县天祥水产养殖公司、资中县水南镇九龙峡泥鳅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企业为龙头的泥鳅养殖产业群。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本市泥鳅养殖的同时,加强与水产院校、科研单位、经销商的合作,进一步完善苗种繁育基础设施,扩大苗种生产规模,增加带动农户的收益,壮大泥鳅产业经济。
二是加强技术攻关,突出苗种带动。为了抓好泥鳅苗种的繁育工作,市水产渔政局与科信达、兴利农等企业合作,共同研究,在泥鳅苗种的规模化繁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科信达今年繁殖泥鳅水花10亿尾,生产3厘米以上规格的泥鳅苗200吨,苗种成活率从45%提高到62%,有效解决了苗种需求难题。
三是强化质量监管,积极开拓市场。在发展泥鳅生产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树立质量和标准意识,强化质量监督和标准体系的建立,严格按无公害水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档次。在市场开拓方面,积极帮助企业联系买家、办理泥鳅销售相关手续,组织企业和营销大户积极推介泥鳅产品。
四是抓好技术服务,强化示范引导。今年共举办泥鳅养殖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300余人次;建立示范基地6处,面积达650亩,分布在各重点养殖区,起到了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做好项目规划,争取资金扶持。把发展泥鳅养殖纳入扶贫开发和省级财政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给予扶持。并拿出财政专项资金8万元支持中华沙鳅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