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流域首次开展水生生物监测工作
洮河是黄河水系上游的重要支流,发源于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倾山东麓,干流全长673km,流域面积25527km2,曲折东流出青海省后于甘肃省永靖县汇入黄河刘家峡。洮河在河南县境内流程94公里,是黄河上游支流中仅次于白河、黑河的一条来水量较多的支流。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该流域将规划建设代富桑、李恰如和尕克三个梯级电站,为及时掌握该流域内水生生物现状以及准确、客观地评价水电站工程对水生生物影响,受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委托,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于2009年3月13日~16日在青海省河南县洮河流域开展了水生生物监测工作。
目前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既是各类水体资源不断开发利用面临的敏感性问题,又是青海省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管理的薄弱环节,各类水利工程、公用设施建成后将部分影响江河湖泊水文情势,对生态环境和水生动植物资源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环境因子变化较为敏感的水生动植物将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自2005年以来,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在黄河干支流先后开展了苏只水电站、积石峡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石头峡水电站以及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水生生物现状调查评价与影响预测等多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水生生物监测工作,这些项目的监测成果为依法保护重点水生生物,补充和恢复天然水域鱼类资源,进一步合理利用和养护鱼类资源以及为相关部门开展涉水工程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资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促进了水生生物保护事业与水利水电工程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洮河流域青海段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未见相关报道,尤其是对珍稀濒危鱼类的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和物种保护的对策及措施研究等相对滞后。本次监测旨在初步掌握该流域水生生物现状以及客观评价流域内水电站建设对水生生物环境影响,对保护种质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制定相应的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措施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
监测结果表明:河南县洮河流域海拔高,坡降大,水体属贫营养型;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简单,数量小,生物量低,生物多样性指数不高;底栖动物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组成简单;鱼类区系组成简单,生长发育良好,资源较为完整、丰富,水体处于未被开发利用状态;涉及珍稀、保护鱼类有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和拟鲇高原鳅。
流域内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维系了高原水体生态,是珍贵的物种资源和自然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具有很高的经济、生态、科研价值。其中鱼类调查结果显示,该流域内土著鱼类还保持着原始的种群结构,尤其是近年来在黄河主河道中已处于濒危的厚唇裸重唇鱼等珍稀物种有较好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