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慈溪将建世界级湿地保护区
最近,慈溪市与全球环境基金会(GEF)达成建世界级湿地保护区意向,有关项目计划书正向国家财政部申报。随着第一笔35万美元项目开发准备基金到位,项目将进入前期工作阶段,对慈溪沿海湿地保护区、沿海滩涂、新围垦土地的“生态走廊”进行区域性生态规划研究,并可申请获得该基金会500万美元的资助。
这个名叫“中国:宁波——慈溪污水和湿地管理”的湿地保护项目,属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东亚海洋生态大系统污染治理投资基金会的宁波子项目。该市建设局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建立这一湿地保护区,不仅可使慈溪生态得到较好保护,而且通过改善生态系统,提高植被质量,吸引候鸟栖息。由于杭州湾南岸属全国八大区域湿地之一,拥有全省十六分之一滩涂资源的慈溪市建成这一湿地保护区,将成为东亚地区湿地保护样板,进一步提高慈溪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
根据慈溪市与全球环境基金会达成的意向,湿地保护项目分两片,都在北部沿海滩涂。第一片为工程湿地,属世界银行贷款的慈溪市市域污水治理工程项目部分,就是用人工湿地对工业和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后置处理,工程湿地大约占有50—75公顷,最近围垦的海涂,可以在创造珍贵的生态栖息地的同时,提供高水平的水净化。另一片为自然湿地保护,初拟定杭州湾新区概念性规划中所指的约为13平方公里区域,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脚下,与此相对应,根据该组织的建议,这里还将建一个世界级环境教育中心,成为国际生态教育基地,吸引大批国际环保人士前来交流观摩。上述工程与大桥建设同步,这样,这些湿地保护区,既有助于减少非点源水污染进入杭州湾,来自附近的地面泾流也将被排放到湿地区域净化;又可供人们参观旅游,从而具备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综合功能。
慈溪有一条生态丰富、伴有广袤湿地和滩涂的得天独厚海岸线。杭州湾高浓度的悬浮固体与水方、潮汐的水流相结合,结果是沿着宁波北部海岸线形成了大约每年有数十米淤积。根据慈溪城市综合海涂开发计划(1997—2010年),在2000—2010年大约130平方公里的海涂将被海塘所包围。围垦的土地将被精心地规划,开发成为农业和水产养殖区、工业园区、沿海旅游和湿地保护区,在海塘以外的区域为“滩涂区”,海塘的里外有着丰富的海底生物资源和植被。近岸区域(即贴近海塘外面的区域)有着规模可观的水产养殖业,这些都为迁徙和本地的水鸟提供了极好的栖息地功效。根据国际鸟类专家的调查,这里还有大批珍稀候鸟栖息、繁衍。与此同时,沿着海岸线的沉积,还在不断地产生新的湿地区域。
慈溪丰富的湿地资源和政府保护海洋环境的理念引起全球环境基金会专家浓厚兴趣。慈溪市正争创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市、生态示范县市。专家们多次与慈溪市政府官员交流探讨并通过实地考察,感受到慈溪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平衡上的意识,认为慈溪市政府懂得沿海栖息地的重要性,并打算保护重要的生态区,促进生态旅游,同时促进工业和城市的快速发展,还在对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初步规划。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全球环境基金会决定帮助慈溪进行区域性生态规划,包括建立一片自然湿地保护区和一个环境教育中心,他们聘请了多名国际专家和咨询师审查工程湿地、编制区域性生态规划研究和环境教育中心的可行性水平的设计等。预计2006年初,整个工程可全面启动。
相关链接
什么是“湿地”?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泥炭地、滩涂等,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
中国湿地可分8个主要区域,即:东北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据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60处,总面积达1600多万公顷。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659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目前,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7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中国湿地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这个名叫“中国:宁波——慈溪污水和湿地管理”的湿地保护项目,属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东亚海洋生态大系统污染治理投资基金会的宁波子项目。该市建设局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建立这一湿地保护区,不仅可使慈溪生态得到较好保护,而且通过改善生态系统,提高植被质量,吸引候鸟栖息。由于杭州湾南岸属全国八大区域湿地之一,拥有全省十六分之一滩涂资源的慈溪市建成这一湿地保护区,将成为东亚地区湿地保护样板,进一步提高慈溪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
根据慈溪市与全球环境基金会达成的意向,湿地保护项目分两片,都在北部沿海滩涂。第一片为工程湿地,属世界银行贷款的慈溪市市域污水治理工程项目部分,就是用人工湿地对工业和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后置处理,工程湿地大约占有50—75公顷,最近围垦的海涂,可以在创造珍贵的生态栖息地的同时,提供高水平的水净化。另一片为自然湿地保护,初拟定杭州湾新区概念性规划中所指的约为13平方公里区域,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脚下,与此相对应,根据该组织的建议,这里还将建一个世界级环境教育中心,成为国际生态教育基地,吸引大批国际环保人士前来交流观摩。上述工程与大桥建设同步,这样,这些湿地保护区,既有助于减少非点源水污染进入杭州湾,来自附近的地面泾流也将被排放到湿地区域净化;又可供人们参观旅游,从而具备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综合功能。
慈溪有一条生态丰富、伴有广袤湿地和滩涂的得天独厚海岸线。杭州湾高浓度的悬浮固体与水方、潮汐的水流相结合,结果是沿着宁波北部海岸线形成了大约每年有数十米淤积。根据慈溪城市综合海涂开发计划(1997—2010年),在2000—2010年大约130平方公里的海涂将被海塘所包围。围垦的土地将被精心地规划,开发成为农业和水产养殖区、工业园区、沿海旅游和湿地保护区,在海塘以外的区域为“滩涂区”,海塘的里外有着丰富的海底生物资源和植被。近岸区域(即贴近海塘外面的区域)有着规模可观的水产养殖业,这些都为迁徙和本地的水鸟提供了极好的栖息地功效。根据国际鸟类专家的调查,这里还有大批珍稀候鸟栖息、繁衍。与此同时,沿着海岸线的沉积,还在不断地产生新的湿地区域。
慈溪丰富的湿地资源和政府保护海洋环境的理念引起全球环境基金会专家浓厚兴趣。慈溪市正争创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市、生态示范县市。专家们多次与慈溪市政府官员交流探讨并通过实地考察,感受到慈溪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平衡上的意识,认为慈溪市政府懂得沿海栖息地的重要性,并打算保护重要的生态区,促进生态旅游,同时促进工业和城市的快速发展,还在对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初步规划。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全球环境基金会决定帮助慈溪进行区域性生态规划,包括建立一片自然湿地保护区和一个环境教育中心,他们聘请了多名国际专家和咨询师审查工程湿地、编制区域性生态规划研究和环境教育中心的可行性水平的设计等。预计2006年初,整个工程可全面启动。
相关链接
什么是“湿地”?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泥炭地、滩涂等,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
中国湿地可分8个主要区域,即:东北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据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60处,总面积达1600多万公顷。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659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目前,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7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中国湿地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