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资源环保

内蒙古河套灌区中小湖泊现状及其水资源利用的调研报告

日期:2005-04-30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黄河在流经内蒙古近600公里的地区段中,形成了人称“塞外江南”的河套平原,孕育了厚实的土层和丰富的水资源。黄河在过去几百年时间里,平均每27年就有一次大的改道。每次改道后,故道中的水不能重归河槽,就形成了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湖泊,“巴彦淖尔”的意思是“富饶的湖泊”,这也是对河套平原的一种形象的表述。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黄河水资源日趋紧缺,昔日富饶的湖泊已风光不再。据有关资料,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套地区中小湖泊的面积大约160万亩,到八十年代中期减少到90万亩,现在只有70多万亩。而且部分水域水质条件恶化,有些水体已失去渔业利用价值。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中小湖泊水面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就成为当前该地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根据上级部门指示,组织专人对河套灌区中小湖泊现状做了调研,并对今后加强利用湖泊水面资源提出初步意见,以供领导参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河套灌区中小湖泊利用现状

  (一)湖泊资源现状

  据2003年统计,巴彦淖尔市境内水面总面积为88.67万亩(不包括黄河、内陆季节性河流以及30亩以下的零星浅水面),可利用水面81.34万亩。渔业已利用面积为77.32万亩,占可利用水面的95.1%。可利用水域按形态可分为湖泊(70.81万亩)、水库(2.16万亩)、河沟(2.80万亩)、池塘(4.18万亩),湖泊面积占全市已利用水面的91.6%。乌梁素海面积为44万亩,其它湖泊面积为26.81万亩。据统计,目前全市面积大于150亩以上的湖泊有140多个,其中大型湖泊1个,即乌梁素海;面积在8000亩以上的湖泊有2个,即牧羊海和纳林套海农场境内的敖勒斯海,其余均为中小型湖泊。该市农垦系统所辖湖泊面积近50万亩,占全市湖泊总面积的70%左右。全市面积在150-1500亩的湖泊有138个,面积为6.36万亩;面积在1500-3000亩的湖泊有6个,面积为1.09万亩;面积在3000亩-8000亩的湖泊有1个,面积为0.3万亩。湖泊中生物种类组成丰富,但生物量较低,由于外源性肥料极度欠缺,因此湖泊均属于贫营养型水体(乌梁素海除外),湖泊的天然鱼产力很低。

  巴彦淖尔市湖泊按形成原因分为风蚀湖、牛轭湖和河迹湖。湖泊平均水深均较浅,在0.8-1.5米之间,多年平均总有效蓄水库容为近6亿立方米。众多的中小湖泊不但是我市渔业生产的一大资源优势,而且对于全市农业生产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湖泊均处于地势低洼的地区,它除了接纳灌区大量的农田退水外,而且对改善周边地区气候、气象条件,增加大气降水,维持生态平衡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市众多中小湖泊的社会生态效益远远大于其本身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

  (二)湖泊利用现状

  湖泊已利用面积70.81万亩,其中湖泊养殖面积4.84万亩,占湖泊已利用面积的6.8%。捕捞面积34.16万亩,占湖泊已利用面积的48.3%,苇田面积31.81万亩,占湖泊已利用面积的44.9%。2003年,水产品总产量为9820吨,湖泊水产品产量为2558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6%,湖泊养殖产量1417吨,占湖泊总产量的55.4%,捕捞产量1141吨,占湖泊总产量的44.6%,芦苇总产量14万吨。

  巴彦淖尔市的中小湖泊均已开发利用,但是经营比较粗放,渔业生产水平较低。绝大部分水体鱼种投放量较小,资源利用率低,部分水体只依靠捕捞小型野杂鱼维持,有的只依靠生产部分芦苇、蒲等水生植物。从经营体制上看,湖泊渔业生产经营方式有国有集体经营、个人承包和股份经营几种方式,其中国有集体经营湖泊水面只有乌梁素海,其余均为个体承包和股份经营,承包经营时间一般为5-10年,部分水体承包经营20-30年。

  二、当前中小湖泊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湖泊进水量锐减,面积缩小,生态环境恶化。

  近年来,由于黄河水资源日趋紧缺,加上河套灌区农田灌溉节水抗旱措施的实施,使得农田灌溉单位面积均摊水量减少,原来大水漫灌的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这样,做为接纳农田灌溉退水的中小湖泊进水量急剧减少。而巴彦淖尔市年降水量平均只有150毫米,年蒸发量则高达1400-1600毫米,加上渗漏,湖泊流失水量多,虽然有部分地下水补充,但是远远不能维持湖泊的正常有效蓄水库容。此外,中小湖泊用水一直没有纳入农业用水整体计划,进水只能依靠农田灌溉间隙水和退水,用水量和时间上不能保证。2003年春夏季黄河来水量少,湖泊基本上没有进水,加上干旱少雨,使得众多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小,部分浅水湖泊干涸,湖泊的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乌兰布和沙区湖泊,仅2003年水位平均下降30厘米左右。如果沙区5万多亩湖泊干涸,近五十年来建设的以三北防护林为主体的绿色屏障将难以存在,也将出现沙进人退的悲剧。

  2、湖泊渔业利用率不高,产出低,影响了渔民投资的积极性。

  如前所述,大部分湖泊属于贫营养型水体,水中天然生物量低,造成中小湖泊天然鱼产量不高。而一些草型湖泊,由于近年水位下降,芦苇、香蒲产量降低,直接影响到渔民的收益。而对适度发展草食性鱼类养殖,开展网箱、网围、网栏养殖,渔民又没有过多的资金扶持,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造成了中小湖泊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局面。

  3、渔业用水价格偏高,与农田灌溉争水矛盾显现。

  从中小湖泊蓄水量上分析,按目前农田灌溉用水价格0.038元/方计算,经营1000亩湖泊,一个生产期平均加水1米,水费开支则高达2.53万元,这对于粗放经营的渔民来说,费用已负担不起。而像乌梁素海、牧羊海这样大型湖泊补水,水费则会更高。

  从供水时间上来看,当前湖泊用水与农田灌溉用水已发生争水现象,特别是头水和第三水,渔业用水严重不足。头水是5月初,正值各水体投放鱼种季节,这时水温适宜,有利于提高苗种成活率,如果推迟,温度升高,鱼类活动增加,容易引起苗种死亡,而且也耽误鱼类的正常生长。特别是七月底到八月中旬停水期长,这一阶段正是鱼类摄食旺盛生长最快的季节,由于高温蒸发和渗漏,水位下降快,水质恶化,强烈的光合作用使部分水体的PH值升高,有时造成鱼类大批死亡,给渔民造成经济损失。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4、渔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全市中小湖泊的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渔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养殖生产的管理粗放经营造成了水域资源的浪费,一些名优品种的引进及先进的增养殖技术推广进展缓慢。近5年,从自治区及上级业务部门争取到渔业资金合计不足100万元,只占同期农业专项资金的0.5%。每年各旗县区争取到的渔业专项资金极少,好的旗县能争取3-5万元,部分旗县只有几千元,有时水产科技人员搞技术推广旅差费报销都很困难。巴彦淖尔市地方财政没有扶持渔业的专项资金。资金不足导致该市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变不成经济优势,这也是制约渔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今后对灌区中小湖泊综合利用意见

  为确保各中小湖泊水域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坚持“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开发、优化结构、走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原则,努力使该市中小湖泊水域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具体利用措施是: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牢固树立以农为本的观念,保护农(渔)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根本利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广大农(渔)民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二是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对众多的自然水域不能只索取不投入,只利用不保护,发展中小湖泊养殖生产要充分考虑养殖环境的承载能力,要将养殖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消耗纳入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水产养殖要以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为基础,力求做到资源利用与保护和谐统一,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对中小湖泊用水列入农业用水计划,切块供水。

  巴彦淖尔市湖泊用水目前还没有列入农业用水计划,致使水产养殖用水有时与农田灌溉争水,这非常不利于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随着黄河引水量减少,节水抗旱势在必行,过低的地下水位将满足不了农田井灌的需求。因此维持中小湖泊的有效蓄水库容,对于弥补地下水资源不足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目前湖泊的面积,在灌溉期间,向现有湖泊平均注水1米,将需要引水5亿多立方米。针对目前引水状况,大规模引水与农田灌溉必然会发生矛盾。因此,必须将渔业用水列入计划,并在供水时间上与农灌错开。建议充分利用凌讯期槽蓄水,七、八月份期间的农田灌溉间隙,可向中小湖泊大量引水,这样就可有效地缓解湖泊引水与农田灌水的矛盾。

  (三)中小湖泊的渔业开发要在保护水域环境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一是根据水面功能,制订科学的渔业发展规划,并对规划组织开展环境评价,确定水面增养殖容量、养捕结构、增养殖品种和捕捞强度,合理布局,科学利用水面。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破坏水域生态环境的行为。根据套内湖泊水质清瘦,水草茂密的特点,适度规模发展草食性鱼类(如草鱼、鲂鱼)的养殖,还可开展河蟹的养殖。乌前旗、磴口县境内的部分湖泊小型野杂鱼类数量多,可适度开展肉食性鱼类(如乌鳢、鲶鱼)的养殖。同时可以根据水体条件,发展网箱、网围、围栏养鱼区,切实提高我市中小湖泊水面利用率,增加效益。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水产养殖与环境、资源保护、水利等诸方面的关系。中小湖泊水域的渔业开发要注意协调与环境、水利、旅游等各方面的关系。要保一方水,养一方鱼、富一方人。为此,必须积极推广优质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如中小湖泊移殖增殖技术,优质鱼类养殖技术,鱼病防治技术,渔、畜、禽综合养鱼技术等,优化养殖水域环境,既要合理利用水生植物资源,又要保护水生植物植被。通过采取控制凶猛鱼类和小型鱼类数量,制定合理的捕捞强度,根据湖泊天然食物的组成,合理投放鱼种等措施,调整水、种、饵结构,在养殖品种上,积极发展和推广名特优品种养殖,逐年提高特种水产品养殖比例。

  (四)发挥湖泊的综合功能,为工业发展提供用水。

  维持湖泊的有效蓄水库容,对保证工业用水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巴彦淖尔市已建和新建的工业项目,必须有充足的取用水作保证,而且工业用水不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在引用黄河水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从湖泊中就近取水,净化后用于工业生产,再经处理后补进湖泊,从而实现循环供水。这对于发展我市工业,振兴我市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市可作为工业用水水源的湖泊,可选择水域面积大,有效蓄水多的湖泊,如乌梁素海、牧羊海和纳林套海农场境内的敖勒斯海等。

  (五)适当调整水价,充分发挥湖泊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众多的中小湖泊对于维持本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对于湖泊用水,应遵循公益优先的原则,建议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用水制定优惠的水价,尤其是利用凌汛期槽蓄水,可参照乌梁素海的做法(槽蓄水价格为0.018元/方)。渔业做为一个弱势产业需要扶持,建议用水价格略低于农田灌溉用水或以养殖面积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