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资源环保

安徽省宣城市《南漪湖浮游生物资源调查及鱼产力估算的研究》近日完成

日期:2006-09-15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南漪湖水质在马山埠建闸后发生了较大变化,为调查水质变化的原因,安徽省宣城市水产局邀请该省生物工程学校的专家于今年7月对南漪湖的浮游生物进行了定性定量调查,并对鱼产力进行了估算。

 

  调查表明:

 

  1、南漪湖透明度平均为 96CM,其中最大透明度182CM位于西湖七千亩处,最小透明度30CM位于东湖郎川河口处。东湖平均透明度58CM,西湖为159CM,西湖透明度为东湖的3倍,这反映出东湖浮游生物量高于西湖,这与东湖中富含营养盐关系密切。

 

  2、浮游植物:在测定的七门中,蓝藻门的主要优势种类为水花铜绿微囊藻、铜绿微囊藻,占总量的56%,尤其东湖中数量较大,说明东湖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具有富营养化倾向。据测定结果,东湖中蓝、绿藻的优势种类以郎川河口处水域最多。

 

  3、浮游动物:浮游动物以原生动物、轮虫和桡足类种类最多,分别占总量的32%28%26%。据测定结果分析,8个测站中,西湖中近大金山测站较高,东湖的新郎川河口、老郎川河口及薄村附近水域数量较大,其余站位较少。总体来讲,东湖的平均值高于西湖。

 

  专家建议:

 

  1、根据饵料生物量,在东湖投放一定数量的大规格鲢、鳙鱼种,以充分利用天然饵料资源,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

 

  2、在东湖的新、老郎川河口水域建立水生植物生态保护区,种植挺水植物,构建水生植物带,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3、对上游污染源进行监控。据测定结果,东湖浮游生物较为丰富,水体中营养盐含量较高,这与上游持续的富营养水体补给和下游建闸水体交换量较小有关。因此,除监控上游污染源外,还需下游马山埠闸定期放水,保证南漪湖有充分的水体交换量,将水位控制在一定高程,同时,要防止水位过高,造成水生植物大量死亡,败坏水质。

 

  4、保持现有的围网养殖模式进行科学养殖。据分析结果,西湖水质明显优于东湖,这是由于西湖栽种水草,投放螺蛳及人工放养鲢、鳙鱼的结果。因此,目前的水产养殖模式对水质没有影响。东湖水质的污染是由于上游郎川河带来的污水和工业废水造成的,而与西湖的围网养殖没有多大关系。

 

  5、对南漪湖水体理化性质及饵料生物等进行定期检测,为合理开发利用南漪湖水产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6、加强渔政管理和渔业执法。尤其在禁渔区和禁渔期要强化管理,严禁有害渔具渔法进入湖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