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资源环保

黑龙江省大麻哈鱼喜获丰收

日期:2006-11-21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黑龙江省渔业部门经过多年对大麻哈鱼资源的养护和增殖放流,有效地遏制了大麻哈鱼资源长期下降趋势,今年渔民喜获丰收。到十月底,全省大麻哈鱼产量达到6万尾,是近十年年平均产量的4倍。

  大麻哈鱼为溯河洄游性鱼类,生长在北太平洋(北纬35°以北)中,经鄂霍次克海、日本海进入黑龙江和绥芬河,是黑龙江特有的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鱼类。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水域,乌苏里江下游抚远县境内为最多。上世际八十年代平均年产量为22万尾,九十年代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资源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平均年产量为5万尾。进入2000年至2005年,全省年均产量已下降到1.1万尾。近年来,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该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水产科研机构根据溯河洄游性鱼类的生物特性,总结经验、深入调查,采取了设立常年禁渔区,调整禁渔期,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等措施,并在农业部渔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累计放流大麻哈鱼幼鱼1540万尾。尤其是抚远县把增殖渔业资源提高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通过坚持多年增殖放流,使渔业资源呈现恢复性增长,2006年产大麻哈鱼4.5万尾。大马哈鱼资源的切实恢复,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渔民增收,也进一步表明合理利用和养护资源,进行科学增殖放流能够取得可喜的成果,同时还充分体现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发展。

  相关资料:

  地方名:大马哈鱼、秋鲑、大麻哈鱼。

  生活习性:大马哈鱼为溯河洄游性鱼类,生长在北太平洋(北纬35°以北)中,经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进入我国黑龙江、绥芬河,也见于吉林省的图门江。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是大马哈鱼的鱼源国。进入我国境内的大马哈鱼,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每年9月上旬(农历白露)前后出现,群体数量逐日增多;10月上旬(农历寒露),群体数量显著减少,直到江河封冻前回归结束。

  大马哈鱼在黑龙江秋季溯河产卵,受精卵在冰下低温水域孵化,翌年2—3月份孵出,体长50毫米左右幼鱼顺流而下,开始降海洄游,先在黑龙江口咸水区停留,然后游向远海栖息生活。经4年达性成熟时溯河,回归原繁殖河流产卵。

  经济价值:大马哈鱼是名贵的经济鱼类,我国仅在黑龙江省形成产量。个体一般重3.5--4千克,最大可达12千克。肉呈红色,味道鲜美,除鲜食外,可盐渍、熏制。特别是鱼卵更为名贵,营养价值高,是出口创汇产品。大马哈鱼是高度溯河鱼类,利用其回归性特点可以人工增殖放流,促进资源的尽快恢复。因此,黑龙江省在80年代后期,先后建设了抚远、绥芬河大马哈鱼放流站,为人工放流、增殖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