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渔业渔政管理局 > 资源环保

中国渔业报∶小三峡水体严重富营养化

日期:2004-04-12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本报讯(记者周泉涌)兼有“三峡之壮,桂林之美”的小三峡,是长江三峡中最大支流大宁河上的著名景观,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境内,风景秀丽、江水清澈。然而近日记者在这里看到,昔日清可见底的江水已变为黑绿色,水面上还能不时发现漂浮的生活垃圾。重庆市巫山县渔政站站长黎春介绍,三峡蓄水后,由于长江水位升高,阻挡了大宁河河水的流出,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目前,每立方米水体氮磷含量超过1克,溶解氧处于超饱和状态,并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应当尽快采取生态措施救治,否则,大宁河有变为臭水河的危险。

  据了解,小三峡水体的污染源主要是山体径流将大量植物冲入水中,同时因蓄水而淹没的农田中的肥料不断溶解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目前,小三峡风景区共有简易游船170多艘,平均每年装载100多万人次观光。据重庆市环保局的调查表明,这些船只结构简单,厕所污物都是直接排放到大宁河,对小三峡的水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三峡蓄水使大宁河河水很难流入长江干流,水体交换减缓。

  “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最有效的生态方法就是放流滤食性鱼类”,巫山渔政站站长黎春说,“现在大宁河水面海拔高度在139米左右,水域面积较三峡蓄水前增加了2万亩,将来三峡水位达到175米线时,这里的水域面积将增加12万亩,是很可观的渔业资源。如果每年在大宁河放流价值20万元的滤食性鱼苗,在目前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下,当年就会产出价值200万元的商品鱼,并且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小三峡的污染问题,还小三峡清澈。另一方面,放流也是为三峡库区失地农民增加就业机会,以前巫山的农民半农半渔,以农为主,仅有捕捞渔船十几条,三峡蓄水后,大宁河两岸大量农田被淹,由农转渔的农民增多,现在全县登记在册的捕捞渔船已经达到100多条,并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由政府出资放流滤食性鱼类是农民增收、治理环境一举两得的好事。”

  资料显示,大宁河流域有鱼类资源160多种,主要是流水性鱼类,其中不乏中华倒刺鱼巴、白甲等珍稀鱼类,喜清澈急流。治理大宁河水体富营养化,为本地鱼类恢复原有生态环境,是保护长江流域鱼类资源的重要举措,希望有关部门给予更多关注。